一盆臟水重復洗餐具,洗好直接放地上風干hellip;hellip;記者暗訪定安三家消毒餐具企業,臟亂觸目驚心
定城鎮亮又潔廠,清洗餐具的設備粘有很多污垢
定安定城鎮健諾廠,初洗餐具的水反復使用,非常污濁
定城鎮亮又潔廠,工人赤手抓取餐具進行包裝
讀者反映:所謂消毒就是用清水涮涮
周先生在定安縣一家事業單位上班,每天,他都會經過一家餐具清洗公司。有一天,他好奇地進入這家公司的工作間。
我們經常在外面吃飯,也花了一元錢使用消毒餐具,理由是覺得這些餐具是高溫消毒了的,更干凈;但我看到的,其實就是用清水涮了涮。
他說,此后,在任何餐館吃飯,只要用這種據說是由專業公司清洗、消毒的膜包裝餐具時,他都會讓服務員重新用開水再清洗一遍,從此留下了心理陰影。
餐具未開封卻布滿泥土
王先生家住海口,在去年12月中旬,他和單位的幾名同事驅車去保亭出差,午飯時間,途經黃竹鎮時,大伙兒選擇高速路口一家餐廳就餐。當他們幾人坐下后,服務員問了問人數后便端上了幾套用塑料白膜包裝好的餐具,可眼前一幕令大伙兒瞠目結舌。
還沒拆封,就能清晰地看到杯、碗上布滿了黑斑點,撕開白膜一擦,竟然發現是泥土,當場惡心壞了。王先生說,事后,幾人喊來服務員,要求將所有的餐具重新再清洗一遍,只見服務員端來一個盛滿開水的大盆,將消毒餐具逐個清洗,結果看到,清洗完餐具的白開水竟變成了淡黃色。
王先生說,他仔細查看包裝,發現這些骯臟的餐具來自定安縣。
記者暗訪:餐具擱在積滿污垢的污水池
2012年12月30日下午,記者找到了定安縣定城這間餐具清洗廠亮又潔餐具消毒中心。說是工廠,但規模不到100平方米,僅僅是由一間平房里的三個小商鋪打通而成。
兩扇卷閘門,一扇敞開,一扇半閉,面朝相距不過2米的一家幼兒園。平房沒窗,記者穿過打開的門,走進去。房間里顯得比較黑暗,采光嚴重不足,消毒水和剩菜剩飯氣味充斥著整個房間。
門口,一名男子,穿著便裝,正在將回收來的餐具放入一個大水池里。只見男子將帶有剩菜剩飯的餐具放入池子里。隨后,該男子便拿著一個大拖把,將池子里被水清洗掉的剩菜剩飯推到地上,整個水池骯臟不堪,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水池邊,10多個藍色塑料筐內堆滿了剛回收來的餐具。被工人們粗略清理后的餐具,被擱入水池。水池里面,渾黃污濁的汁水表面漂浮著厚厚的一層油漬。池壁邊沿早已積聚起一條濃稠的黑色污垢帶。
餐具洗后烘干就算消毒?
沿著機器,記者看到,工人擺放好的餐具,放入機器運輸帶后進入下一個環節消毒環節。記者看到,數百個碗碟通過簡單清洗后被傳送到一個密封的機器里。不一會兒,另一端的工人將這些餐具放入筐子內進行打包。
這是在給餐具高溫消毒。一名婦女說。怎么消毒的?由于是密封操作,在記者的要求下,一名女子打開了機器,記者看到,原本帶有水跡的餐具通過機器后變得干燥。你可以把手放入到機器里,有風的。此時,另一名婦女說。
不是高溫消毒嗎,手伸進去不燙傷嗎?見記者有所顧慮,該女子將手伸進了機器。隨后,記者按照該女子的做法,將手伸進機器,結果發現機器里不停地有暖風送出,并沒有感覺到高溫。
這也算高溫消毒,就是烘干機器吧?見記者詢問,這名女子沒有做聲便走開了。
赤手包裝還說很干凈
記者在廠房轉了一圈,發現里面骯臟雜亂,一間大約100平方米的廠房,去渣、浸泡、機洗、消毒、包裝、儲存全在里面。在一間大約20平方米的小房間里堆滿著清洗過的筷子,為了能夠盡快包裝,工人們在這里放了一臺吹風機用于烘干水分。一名女子坐在一個矮凳上,將筷子擺放整齊后放入機器里進行包裝。這名女子在擺放過程中,沒有戴手套,全是赤手擺放。
在最后一個包裝環節,記者看到,三名婦女沒有戴手套。
在將餐具往塑料膜內裝的時候,她們的雙手不斷碰觸餐具表面。這樣不是白消毒了嗎?記者一邊上前詢問,一邊故意用手摸了摸餐具。其中一名女子說:沒事,你看看,手干凈著呢。
記者一直盯著剛才用赤手摸過的餐具,只見幾名女子將餐具放入了藍色的筐子里,準備打包。在打包機器旁,裝上塑料膜的成套餐具封口后,放進熱收縮包裝機中,就成為消毒餐具成品。
走訪調查:濁水洗餐具放地上風干
定安有多家餐具消毒中心,記者隨后又找到了另外兩家。
在新華路附近一家名為健諾的廠子,眼前的一幕讓記者大吃一驚。只見一間敞開的幾十平方米的大院里,四五名中年婦女正圍在一起清洗餐具。這一處廠房從嚴格意義上說,還不能算是正規的廠房,大院里只有一個簡單的用水泥砌成的清洗池,池里堆滿雜物垃圾。工人們坦言,這個消毒池早已荒廢多年,出廠的部分碗筷也從未進行消毒。
從現場環境來看,整個清洗環境可以用臟亂差來形容,工作區間完全敞開,污水四溢,地面上到處都是清洗餐具后的殘羹。盡管工人們都戴著手套,但是沒有穿工作服,也沒有按照規定佩戴口罩。
在地上,幾名工人正在清洗塑料盆里的碗筷,這些碗筷一看就是飯店里使用過的,有的還夾雜著一些殘羹。讓人覺得詫異的是,工人清洗碗筷使用的并不是流動的活水,而是在積滿水的塑料盆里對碗筷進行清洗。這樣的水被工人們重復用來清洗餐具,并不是清洗完一批就重新換水。
在小院子的墻角處,堆積了數十個藍色筐子,里面堆滿了清洗后的餐具。攀談中,一名工人坦言,這些從渾濁不堪的盆子中清洗過后的碗筷,她們還會再清洗一次,然后就擺放在院子里的空地上自然晾干,晾干后用機器封裝成成套的消毒餐具,最后進入市場。
隨后,記者又來到揚墩坡村一家名為保食潔的消毒中心,結果發現,現場環境同樣糟糕。見記者拍照,該廠老板解釋,由于當天下雨,所以根本沒有來得及清理現場。我們都是些下崗工人,做這行不容易。該老板告訴記者。
如此餐具還沒得選
當日,記者來到當地一些大餐館大酒店進行調查,發現在絕大多數餐館,顧客只能被迫花費一元錢使用消毒餐具。在當地的一家餐廳門口,門口附近擺放著一次性消毒餐具,餐具包裝上的廠名正是當地的亮又潔。
記者在該餐館吃飯,要求服務員將消毒餐具拿走,改換散裝餐具。服務員面露難色,說餐館自己沒有餐具,在餐館吃飯的所有食客都只能使用一元錢的消毒餐具。
一整天,記者先后詢問當地10多家餐館,其中超過一半餐館,顧客只能使用消毒餐具,其中有兩家餐館表示顧客也可以選用餐館自己的散裝餐具。
在沿河二路,記者在一家海南菜館調查。老板說,消毒餐具是由公司早上送上門,同時將前天用過餐具收回去。這樣省事,也省人工。餐館老板透露自己喜歡用消毒餐具的原因說,每套餐具公司收他6毛,顧客使用,餐具上標明著,一套一元。
記者為這名餐館老板算一筆賬,一套餐具,餐館什么都不用干,可以白白地從中獲取4毛利潤。該餐館平均每天使用100套消毒餐具,一天下來,光賺消毒餐具的錢,就可以白白獲得40元,一個月以30天計算,就是1200元。
餐館老板說,以前為了洗餐具,他需要專門聘請一個洗碗工,再加上水、電等洗餐具費用,加起來要1500元。使用消毒餐具,這筆開支他也可以省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