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位處于陜西、江蘇、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甘肅等地,有酸味,生長在陽坡或干燥瘠土處,常形成灌木叢,幼枝綠色,老枝褐色,;枝上有兩種刺,一為針形刺,長約2厘米,一為反曲刺,長約5毫米,葉互生;葉柄極短;托葉細長,針狀;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2~3厘米,先端短尖而鈍,基部偏斜,邊緣有細鋸齒,主脈3條,花2~3朵簇生葉腋,小形,黃綠色;花梗極短1萼片5,卵狀三角形;花瓣小,5片,與萼互生;雄蕊5,與花瓣對生,比花瓣稍長;花盤10淺裂;子房橢圓形,2室,埋于花盤中,花柱短,柱頭2裂,核果近球形,直徑1~1.4厘米,先端鈍,熟時暗紅色,那么,炒山棗仁的功效與作用。
一般會用作藥材,干燥成熟的種子呈扁圓形或橢圓形,長5~9毫米,寬5~7毫米,厚約3毫米,表面赤褐色至紫褐色,未成熟者色淺或發黃,光滑。一面較平坦,中央有一條隆起線或縱紋,另一面微隆起,邊緣略薄,先端有明顯的種臍,另一端具微突起的合點,種脊位于-側不明顯。剝去種皮,可見類白色胚乳粘附在種皮內側。子葉兩片,類圓形或橢圓形,呈黃白色,肥厚油潤。氣微弱,味淡。以粒大飽滿、外皮紫紅色、無核殼者為佳。
藥理作用:①鎮靜、催眠作用酸棗仁煎劑給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表現鎮靜及嗜眠,無論白天或黑夜,正常狀態或咖啡,因引起的興奮狀態,酸棗仁均能表現上述作用,小白鼠口服時的鎮靜指數為1.95,與巴比妥類藥物表現協同作用,酸棗仁連續應用6天,可使動物睡眠變淺,持續時間縮短,即產生耐受性,但停藥1周后可消失。口服酸棗仁可使防御性運動性條件反射次數顯著減少,內抑制擴散,條件反射消退,抑制貓由嗎啡引起的躁狂現象。生棗仁與炒棗仁的鎮靜作用并無區別,但生棗仁作用較弱,久炒油枯后則失效,有認為其鎮靜的有效成分可能與油有關,另有認為與水溶性部分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