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的一項臨床研究顯示:連續吃大棗的病人,健康恢復比單純吃維生素藥劑快3倍以上。紅棗所含有的環磷酸腺苷,是人體細胞能量代謝的必需成分,能夠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醫中藥理論認為,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
紅棗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過敏性紫癜等病癥有較好療效;紅棗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及環磷酸腺苷,有較強的抗癌、抗過敏作用。我國著名的大棗品種有山西黃河灘棗,五佛大棗,山東大棗,泗洪大棗 ,阜平大棗,金絲小棗,贊皇大棗,哈密大棗,新鄭大棗等。
藥材性狀
大棗-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球形,長2~3.5cm,直徑1.5~2.5cm。表面暗紅色,略帶光澤,有不規則皺紋。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黃色或淡褐色,肉質,柔軟,富糖性而油潤。果核紡錘形,兩端銳尖,質堅硬。氣微香,味甜。
果實略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2~3.5厘米,直徑約1.5~2.5厘米。表面暗紅色,帶光澤,有不規則皺紋,果實一端有深凹窩,中具一短麗細的果柄,另一端有一小突點。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質松軟,如海綿狀,黃棕色。果核紡錘形,堅硬,兩端尖銳,表面暗紅色。氣微弱,味香甜。以色紅、肉厚、飽滿、核小、味甜者為佳。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主產于新疆、山西、河北、河南、山東、四川、貴州等地。大棗因加工的不同,而有紅棗、黑棗之分。入藥一般以紅棗為主。
采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揀凈雜質,曬干。或烘至皮軟,再行曬干。或先用水煮一滾,使果肉柔軟而皮未皺縮時即撈起,曬干。除去雜質,洗凈,曬干。用時破開或去核。
性味歸經
果:甘,溫。歸脾、胃經。
樹皮:苦、澀,溫。
根:甘,溫。
藥材鑒別
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10ml浸泡10分鐘,超聲處理約10分鐘,濾過,棄去石油醚液,藥渣晾干,加乙醚20ml,浸泡1小時,超聲處理約15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2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4:4: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