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使用藥物的時候,都不進行了解,就盲目的服用,結果在服用之后就出現了不舒服的情況,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其實這很有可能就是藥物的副作用出現在了你身上,所以在使用藥物之前,一定要對藥物的副作用進行一個充分的了解,那么到底防己黃芪湯副作用有沒有呢?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的看看文章的介紹吧。
防己黃芪湯副作用
目前來說還沒有發現防己黃芪湯存在副作用,但是如果大家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了不適的話,最好還是咨詢醫生比較好。
方源
《金匱要略》:“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
《金匱·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腹痛者加芍藥。”
組成
防己一兩[12g]、黃芪一兩一分[15g]去蘆、甘草半兩[6g]炒、白術七錢半[9g]
用法
上銼麻豆大,每抄五錢匕(15g),生姜四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良久再服。服后當如蟲行皮中,以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以下,溫令微汗,瘥。
用量
日本醫家丹波元簡認為《金匱要略》上的用量是后人改動,而《千金方》所載卻是原方。所以,防己黃芪湯的用量應當為:防己四兩、甘草一兩、白術三兩、黃芪五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因此,本方單獨應用時可用大劑量,加味或合方時,可用小劑量。許多臨床報道中,黃芪和防己的用量都較大,均在60克以上,可參考使用。而甘草的用量不宜過大,3至6克為適宜。
組成用法
黃芪15~30g、防己12~25g、白術10~20g、甘草3~6g、生姜10-20克、大棗12枚。水煎服,每日二次。
經驗參考
1、本方證以中老年人多見。黃芪體質特征明顯,整個人就象一個盛水的皮囊。服用本方后,患者的尿量會不同程度增加。
2、關于本方的劑量,日本醫家丹波元簡認為《金匱要略》上的(防己一兩 、甘草半兩(炒)、白術七錢半 、黃芪一兩一分(去蘆))用量是后人改動,而《千金方》所載卻是原方。當為:防己四兩、甘草一兩、白術三兩、黃芪五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因此,本方單獨應用時可用大劑量,加味或合方時,可用小劑量。許多臨床報道中,黃芪和防己的用量都較大,均在60克以上,可參考使用。而甘草的用量不宜過大,3至6克為適宜。
3、本方常加味或合方,如氣喘者,加麻黃。腹痛者加芍藥。汗多伴口渴、身熱者,加石膏。大便不成形,浮腫者,常加茯苓、澤瀉。惡寒、關節冷痛者加附子、細辛等;肢浮腫明顯者,加懷牛膝30克。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澤瀉30克,頭暈頭痛、腰腿無力者,加葛根30克,胸痛頭暈者,加川芎10克、丹參12克。伴有易感冒、鼻塞時合玉屏風散。精神萎靡,下肢腫甚者合真武湯等。
4、方中防己的品種應采用防己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粉防己的根,此又稱漢防己,飲片名粉防己。廣防己應含有易導致腎功能不全的馬兜鈴酸,則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