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它是蓮,可它又不生在水里;它沒有蓮花那樣張揚鮮艷的花朵,可它默默地,同樣使出渾身勁兒的綻放,它是旱蓮草,為菊科植物鱧腸的全草,因為搓揉它的莖葉時,可見黑色的汁液流出,所以又叫墨旱蓮,每年夏、秋兩季割取全草,除去泥沙,曬干或陰干即可入藥,常見于田梗,溝溪邊濕地;全草藥用,有收斂、止血、補肝腎之功效;那么,墨旱蓮和旱蓮草一樣嗎?
藥材帶根或不帶根全草,全體被白色粗毛。根須狀,長5-10cm。莖圓柱形,多分枝,直徑2-7mm,表面灰綠色或稍帶紫,有縱棱,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央為白色疏松的髓部,有時中空。葉對生,多卷縮或破碎,墨綠色,完整葉片展平后呈披針形,長3-10cm,寬0.5-2.5cm。全緣或稍有細鋸齒,近無柄。頭狀花序單生于枝端,直徑6-11mm,總花梗細長,總苞片5-6,黃綠色或棕褐色,花冠多脫落。瘦果扁橢圓形,棕色,表面有小瘤狀突起。氣微香,味淡、微咸澀。以色黑綠、葉多者為佳。
墨旱蓮又名旱蓮草、豬牙草,為菊科植物鱧腸的全草,每年夏、秋兩季割取全草,除去泥沙,曬干或陰干即可入藥。中成藥“二至丸”,就是由墨旱蓮和女貞子兩味藥組成,見于明代《攝生眾妙方》,是祖國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也有說是孫思邈傳下來的養(yǎng)生方。
本品原名鱧腸,始載于《唐本草》。墨斗草又叫旱蓮草。近代藥理研究認為,它能使動物退化的免疫器官重新恢復(fù)到正常,進而提高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而免疫功能的降低是機體患病、衰老的主要原因。旱蓮草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可能是它健身、延年的藥理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