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蒺藜,只要外界條件滿足,隨意在何地都能肆意生長的尋常植物,在醫用范圍內能夠大大發揮出其不尋常的作用,刺蒺藜是一年生草本;莖由基部分枝,平臥,淡褐色,長可達1米左右;全體被絹絲狀柔毛,分布全國各地,長江以北最普遍;全球溫帶地區均有,多生于荒丘、田邊及田間,常為田間雜草;果入藥,有散風、平肝、明目之效,嫩莖葉可治皮膚瘙癢癥;種子可榨油;莖皮纖維供造紙,那么刺蒺藜對孕婦有影響嗎?
孕婦要慎吃,因為蒺藜性辛、苦,微溫;有小毒,孕婦應慎吃。而且氣虛血弱的人也忌服刺蒺藜。
刺蒺藜的適宜人群是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房脹痛;乳閉不通;經閉;目翳障;風疹瘙癢;白癜風;瘡疽;瘰疬適用。
刺蒺藜有很多配伍應用,比如配沙苑蒺藜:沙苑蒺藜甘溫,柔潤而降;刺蒺藜辛苦平,性升而散。前者善于補腎以治下,后者于平肝以治上,二藥合用,平補肝腎效。
配制首烏:制首烏滋養肝腎,補益精血;刺蒺藜清肝平肝,視風明目,并行血。二藥相伍,行補施,散風邪,滋肝腎,主治頭痛頭昏,須發早白。配白僵蠶:刺蒺藜平肝疏肝、散肝風,以肝氣郁結或疼痛用之最宜;白僵蠶祛風。兩藥合用,平肝祛風,鎮驚止痛。可治肝風上擾所致的頭痛,頭暈諸癥。
配菊花:兩藥均能平肝明目。刺蒺藜偏于疏散肝郁;菊花偏于清肝散熱。兩藥合用,剛柔,一清一散,相須為用,平肝明目之功宏。用治肝陽上擾,止眩暈,散風熱或肝郁化熱生風之頭痛等有效。配茯苓:茯苓利水滲濕,又健脾和中,對肝脾濕阻有標本兼顧之效;刺蒺藜苦泄,辛散,能平肝、疏肝。二藥相伍,一滲一散,利濕平肝,使濕濁去,清陽升而頭暈止,肝氣平,不致犯胃則胃疼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