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調查的父母普遍認為,教育、醫療衛生、生活環境等公共服務資源狀況和家庭狀況,是影響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對于經濟發達省份和城市而言,家庭經濟狀況、家中是否有人照顧孩子等因素對生育二孩的影響作用更大。
城里人養娃成本不低
被調查的已生育一孩而不打算生二孩的女性,有60.7%是擔心孩子無人照料。社會支持服務能不能跟上,也是打算要二孩的家庭著重考慮的
調查結果顯示,城里人是最不想生二孩的人群。
西南財經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中國人口學會常務理事楊成鋼分析,這與人口行為機制有關。從人口大勢來看,生育勢能的較大釋放估計在政策落地后的1.5—2年內,形成人口出生高峰。從家庭來看,也不是政策放開就馬上會生育,“生孩子是一個重大家庭決策,不像買白菜那么簡單,需要家庭成員之間交流商量、意見磨合,最終形成共識。不同收入、體制、年齡、性別的人群,面臨的生育壓力也不一樣。”二孩政策落實可能會受到生育家庭個體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兩方面的影響。
個體因素包括家庭經濟狀況、成本效用評估,生孩子、照料孩子、上學花費,家庭成員時間精力的付出,特別是女性作為母親付出的直接和間接成本等;社會觀念的影響,二孩政策對象以80后和70后末端人群為主,這批人生于或長于改革開放時期,生育觀念新,可能更多地追求自由生活、自我空間,不愿做所謂“孩奴”;身體狀況影響,如今不孕不育、流產情況并不少見;生殖技術制約,符合政策的人群2/3都是高齡孕產婦,在現有生殖技術條件下,可能在臨床上會面臨較高生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