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抗先與病患交流。曾強 攝
從醫60年,始終堅持奮斗在乙肝防治第一線,救治數十萬患者;75歲高齡時“玩”起了博客,專門進行乙肝的科普介紹,累計約百萬字,點擊量高達780多萬次……
他就是我國著名肝病專家,現年83歲的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醫師駱抗先教授。60年來,駱抗先在乙型肝炎防治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并以精湛醫術和高尚醫德贏得尊敬,成為廣大患者的貼心人。
駱抗先說:“我一輩子做的事就是給乙肝病人好好地看病,我只是做了一個醫生應盡的本職工作。”日前,他被授予“南粵楷模”榮譽稱號。
每周更新文章回復提問
在乙肝治療領域,駱抗先是“泰斗級”的人物。他那125萬字的專著《乙型肝炎基礎與臨床》被傳染專業從醫人員熱捧,成為不可或缺的“乙肝字典”。
2006年,受到一名患者啟發,75歲的駱抗先決定在網絡上開展公益科普宣傳活動。家人和學生為他的健康著想,勸他好好休養,駱抗先卻覺得,這是讓更多人了解乙肝基本常識的平臺。“寫博客好啊!我一個上午最多也只能看30個病人,開個博客網絡上有幾萬人能看到呢!”于是,連手機短信都不會發、拼音也沒學過的駱抗先,從零開始學習網絡知識。
駱抗先患有白內障,又不善用電腦,因此每寫一篇博文都要花上三四個小時。為了寫好博客,他堅持每天凌晨3點起床工作,每天工作不少于10小時。為了不誤導患者,他每寫好一篇博文,都要先放一到兩周,厘清其中的觀點有無謬誤、文字是否準確易懂才正式發布。
在開博客的同時,駱抗先也繼續看門診。他說,必須知道患者最關注什么,才能保證博客內容符合實際需求。
開通博客、投身乙肝科普事業8年來,駱抗先堅持每周更新文章和回復患者提問,共撰寫博文300多篇,回復留言1萬多條,累計約百萬字。目前駱抗先的博客累計訪問量已達780多萬次,至少10萬名患者在這里獲得幫助。
為了讓不上網的患者也能獲得乙肝疾病常識,他曾先后3次將博文集結出書,成為難得一見的高齡博客著書人。
“最可敬可愛的老人”
駱抗先從醫60年來堅持每周三次出診,每次都提前半小時到診室,看完全部患者才下班。慕名找他看病的患者來自全國各地,為了不讓患者白跑一趟,他總延長自己的下班時間。
“他心里只裝著患者。”這是駱抗先家人對他最大的“埋怨”。即使在全家出游時,駱抗先也總惦記著患者。乙肝是慢性病,在駱抗先看來,認真的傾聽和真誠的鼓勵,對患者戰勝疾病非常重要,這也是他獨特的“愛心處方”。一名在東莞打工的小伙子患有乙肝,工友和親戚的歧視讓他產生了輕生的念頭,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到醫院找駱抗先看病。在駱教授的鼓勵和開導下,小伙子重拾對生活的信心,積極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
正因如此,駱抗先總被患者稱為“最可敬可愛的老人”。
培養70多名博士碩士
從事醫學教育以來,駱抗先先后培養了70多名博士生、碩士生,為國家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科技一代名師。
當年,看學生侯金林勤奮好學,駱抗先毫不猶豫地提供經費支持他出國深造。在恩師的熏陶影響下,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侯金林現已當選為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分會主任委員。
“馬云講過一個故事。一根稻草G在大街上是垃圾,綁在大白菜上可以賣白菜的價格,綁在大閘蟹上就是大閘蟹的價格。”說起恩師駱抗先,侯金林將自己比作“被綁在了駱教授上的稻草”,“我幸運地跟著他學習,他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我們當學生的都自稱是‘駱駝隊’的,駱老是我們的‘趕駝人’。”
為了鼓勵年輕人,駱老讓名利、讓機會、讓經費,想方設法為學生的學習研究創造條件。“改革開放初期,駱抗先作為首批公派學者到英國深造,當時他薪酬微薄,但仍攢下了1000英鎊,帶回來用作今后學生出國的經費,幾乎沒給自己、家里買什么東西。”南方醫院感染內科的馮筱榕教授說道。
面對各種榮譽,駱抗先謙虛地說:“我只是做了一個醫生應盡的本職工作。如果通過網絡能使數十萬人知道乙肝病需要長期治療、定期檢查轉氨酶對觀察病情最重要,其社會效益遠非診治幾位患者可以比擬。如果能再多百十萬患者知道抗病毒治療無可替代,我才會感到不虛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