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蘆,對于這種植物,我也不太了解,不過看了藜蘆飲片圖片,才突然產生一種感覺想對它進行了解,藜蘆的入藥部分為百合科植物藜蘆、牯嶺藜蘆、毛穗藜蘆、興安藜蘆及毛葉藜蘆的根及根莖,生產自中國東北、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古、甘肅、湖北(房縣)、四川和貴州,也分布于亞洲北部和歐洲中部,那藜蘆飲片的功效是什么?
形態特征:藜蘆,多年生草本,植株粗壯,基部的鞘枯死后殘留為有網眼的黑色纖維網。葉互生,無葉柄或莖上部葉具短柄,葉片薄革質,橢圓形、寬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或漸尖,兩面短毛。圓錐花序30-25cm,寬約10cm,先端銳尖或漸尖,兩面短毛。側生總狀花序常具雄花,頂生總狀花序常較偶生花序長2倍以上,幾乎全部為兩性化,總軸和枝軸密被白色綿狀毛。
藜蘆飲片的功效與作用:涌葉風痰,殺蟲。主中風痰壅,癲癇,虐疾,疥癬,惡瘡。用于中風痰壅,癲癇,瘧疾,骨折,外用治疥癬,滅蠅蛆。《本經》:主蠱毒,咳逆,泄痢,腸澼,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別錄》:療噦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馬刀,爛瘡。《藥性論》:主上氣,去積年膿血泄痢。治惡風瘡、疥癬、頭禿,殺蟲。《本草圖經》:大吐上膈風涎,暗風癇病,小兒鰕齁;用錢匕一字則惡吐人,又用通頂,令人嚏。《四川武隆藥植圖志》:治毒蛇咬傷及殺蟲用。
注意事項:體虛氣弱及孕婦忌服。《本草經集注》:黃連為之使;反細辛、芍藥、五參,惡大黃。《綱目》:畏蔥白。服之吐不止,飲蔥湯即止。《本草從新》:服之令人煩悶吐逆,大損津液,虛者慎之。內服:入丸、散,0.3-0.6g。外用:適量,研末,油或水調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