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方子雖是治病癥的根子,對身體傷害的劑量相比西藥也是極小的,但是中藥一是麻煩在中藥各種藥物的習性的克方面,二是中藥一些比較難找,價格相比簡單的藥片來說可能普通人還是難以接受,尤其是中藥需要去熬煎,這又是一筆費用,在這方面說,我們可以自己學習藥方,自己熬夜,來介紹下羚角鉤藤湯做法和作用?
羚角片4.5克,先煎,霜桑葉6克 京川貝12克,去心鮮生地15克 雙鉤藤9克,后入滁菊花9克 茯神木9克 生白芍9克 生甘草2.5克,平肝熄風,清熱止痙。用鮮淡竹茹15克與羚羊角先煎代水,煎上藥服。方中以羚羊角、鉤藤清熱涼肝,熄風止痙,共為君藥;桑葉、菊花清熱熄風,竹茹、貝母清熱除痰,茯神寧心安神,均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兼以為使。諸藥合用,共奏平肝熄風,清熱止痙之效。
羚角鉤藤湯極動風,風火相煽,最易耗陰劫液,故用鮮生地、白芍藥、生甘草三味相配,酸甘化陰,滋陰增液,柔肝舒筋,上述藥物與羚羊角、鉤藤等清熱涼肝熄風藥并用,標本兼顧,可以加強熄風解痙之功,故用川貝母、鮮竹菇以清熱化痰;熱擾心神,又以茯神木平肝、寧心安神,以上俱為佐藥。治肝風上擾,頭暈脹痛,耳鳴心悸,手足躁擾,甚則瘈疭,狂亂痙厥;及肝經熱盛,熱極動風,孕婦子痛,產后驚風。
具有涼肝熄風,增液舒筋之功效。主治熱盛動風證。高熱不退,煩悶躁擾,手足抽搐,發為痙厥,甚則神昏,舌絳而干,或舌焦起刺,脈弦而數;以及肝熱風陽上逆,頭暈脹痛,耳鳴心悸,面紅如醉,或手足躁擾,甚則瘈疚,舌紅,脈弦數。臨床常用于治療流腦、乙腦以及妊娠子癇、高血壓所致的頭痛、眩暈、抽搐等屬肝經熱盛,熱極動風,或陽亢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