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炭可以作為一種中藥,可以治婦科病,在臨床中發揮作用,用以于吐血、便血等,葉長條板狀,一端較窄而厚,另一端較寬而薄,大小不等,表面紅棕色,粗糙,有縱直,皺紋;一面有明顯的凸出纖維,纖維兩側,生多數棕色茸毛,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無臭,味淡,采棕時,割取舊葉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纖維狀棕毛,曬干,切成小片,以陳久者為佳,煅炭用,那么大家知道棕櫚炭別名是什么嗎?
棕櫚炭別名棕皮,棕毛,棕櫚皮,棕樹皮,百葉草皮,定海針皮。用于各種出血證本品苦澀,可收斂,能收止血;又其性平,故無論是血熱所致出血,還是虛寒性出血,皆可用本品。用于多種出血證,如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尤多用于崩漏,且因其性澀,以無痛滯者為宜。
原藥材葉柄呈長條形板狀。一端較窄而厚,另端較寬頂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紅棕色,粗糙,一面有明顯的凸出纖維,纖維兩側,生多數棕色茸毛。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狀。氣無,味談。以紅棕色、片大、質厚、陳久者為佳。
常綠喬木,高達15米。桿圓柱形,不分枝。葉簇生于桿頂,圓扇形,革質,長約70厘米,有皺摺,開展時掌狀,深裂至葉片的中部以上,裂片具主脈,先端2尖裂,兩面均光滑無毛;葉柄長可達1米以上,質堅硬,上面子坦,下面凸起呈棱形,或有時兩面凸起,兩側邊緣具刺,柄基部有抱莖的葉鞘,分裂為棕褐色纖維狀毛,即棕衣,葉鞘脫落后,在桿上留下呈環狀痕跡的節。
肉穗狀花序短,自葉叢中抽出,下部有多數大形鞘狀;花小,多數,淡黃色,單性,雌雄異株;花被6片,卵形,排列成2輪,外輪小于內輪,鑷合狀;雄蕊6,花藥背著生,花絲極短;子房上位,雌蕊3,基部合生,1室,胚珠1。核果球形,腎形,直徑7~9毫米,短柄,常有宿存的花被片。種子1,扁球形或腎形,暗灰色或淡黑色。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栽培于村邊、溪邊、田邊、丘陵地或山地。分布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貴州、云南、甘肅等地。 本植物的根、心材、葉、花、果實等亦供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