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的功效與作用。秦皮是我國中醫獨有的一種藥材,其藥用價值很高,那么,你知道秦皮是什么嗎?你知道秦皮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其用法用量和禁忌有哪些呢?帶著這些疑問,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專家是怎么為大家介紹的吧!
秦皮為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白蠟樹、尖葉白蠟樹或宿柱白蠟樹的干燥枝皮或干皮。生長于山坡、疏林、溝旁。分布遼寧、吉林、河北、河南、內蒙古、陜西、山西、四川等地。性味苦,寒。清熱燥濕中藥。主治:清熱燥濕、清肝明目、平喘止咳。用于熱毒瀉痢、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秦皮的功效
清熱燥濕,平喘止咳,明目。
秦皮治細菌性痢疾,腸炎,白帶,慢性氣管炎,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牛皮癬。
《湯液本草》:主熱痢下重,下焦虛。
《吉林中草藥》:治腸風下血。
《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腸炎腹瀉。
《陜西中草藥》:治麥粒腫。
《本經》: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
《別錄》:療男子少精,婦人帶下,小兒癇,身熱,可作洗目湯。
《藥性論》:主明目,去肝中久熱,兩目赤腫疼痛,風淚不止;治小兒身熱:作湯浴。
《日華子本草》:洗肝,益精,明目,小兒熱驚,皮膚風痹,退熱。
濕熱瀉痢、帶下
本品性苦寒而收澀,功能清熱燥濕、收澀止痢、止帶,故可用治濕熱瀉痢,里急后重,常配白頭翁、黃連、黃柏等藥用,如白頭翁湯(《傷寒論》);若治濕熱下注之帶下,可配牡丹皮、當歸用,如《本草匯言》方。
肝熱目赤腫痛、目生翳膜
本品清熱之中,能瀉肝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經郁火所致目赤腫痛、目生翳膜,可單用煎水洗眼;或配梔子、淡竹葉煎服,如秦皮湯(《外臺秘要》)。若配秦艽、防風等用,可治肝經風熱、目赤生翳,如秦皮湯(《眼科龍木論》)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適量,煎洗患處。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忌用。
秦皮的藥理作用
(一)抗病原體和抗炎
抗菌:對多種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多型痢疾桿菌有強的抑菌活性。
抗病毒:對流感病毒、皰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因而臨床能治療皰疹性角膜炎。
抗炎: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對實驗性炎癥、水腫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消炎作用可能與興奮腎上腺皮質功能有關。
(二)抗過敏和解痙
抗過敏:秦皮乙素對過敏反應釋放的白三烯所致的血管收縮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解痙:秦皮乙素對腸平滑肌有抑制作用。秦皮乙素能對抗組胺所致的氣管平滑肌的痙攣,有松弛氣管平滑肌。
鎮咳祛痰平喘: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顯的鎮咳作用、祛痰作用和平喘作用。
(三)鎮靜、鎮痛和抗驚厥
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顯的鎮靜作用。秦皮乙素有顯著的鎮痛和抗驚厥作用。
(四)促進尿酸排泄和利尿
秦皮甲素可促進大鼠和兔尿酸排泄,其機制為興奮交感神經系統,抑制腎臟對尿酸的重吸收等。
秦皮苷有利尿作用。秦皮甲素對小鼠有顯著的利尿作用。
(五)其他
抗凝血:秦皮和秦皮乙素有顯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秦皮甲素有顯著的抗凝血作用。
抗白內障:秦皮甲素能抑制大鼠晶狀體的醛糖還原酶的作用,因而有抗白內障的作用。
抗紫外線:秦皮甲素可保護皮膚避免目光損傷,對豚鼠紫外線紅斑有明顯的抑制功效。
(六)體內過程
秦皮甲素口服后主要在小腸上部吸收,可通過腎和腸排泄。大鼠灌服后從尿液中以原形排出,豚鼠主要在體內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