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苦,寒。
《本經》:苦,寒。
《別錄》:無毒。
《藥性論》:甘,平。
《綱目》:甘咸,寒。
【歸經】入心包絡、肝經。
《綱目》:入心包絡、肝經血分。
《雷公炮炙論》:入心、小腸二經。
《本草經疏》:入足少陰、厥陰。
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熱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瘡瘍、濕疹、水火燙傷。清熱涼血,用于麻疹,熱病癍疹,濕疹,尿血,血淋,血痢,瘡瘍,丹毒,燒傷,熱結便秘。
涼血止血
紫草味苦、成,性寒,入心、肝、小腸經,味苦能清熱,寒能涼血,故有較好的涼血止血功效,常用于紫癜、吐血、衄血、尿血等疾病。
清熱解毒
紫草味苦、咸,性寒,入心、心包、肝經,苦能清熱解毒,寒能涼血消腫,對于血痢、丹毒、癰瘍、燒傷等有很好的療效。
清熱利濕
能清熱,寒能涼血止血,還有殺蟲之功,常用于濕疹、下焦濕熱引起的淋濁、肝膽濕熱性黃疸等癥。
泄火通便
由于素體陽盛,腸胃積熱,過食辛熱厚味,導致腸道失潤,于是大便干結,難于排出,小便短赤,面紅身熱,兼有腹脹腹痛,口干口臭,舌紅苔黃,脈滑數。治宜可選味苦而寒的紫草,清熱泄火,潤腸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