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關于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實施方案》近日出臺。按照方案,到2020年,每萬名城鄉居民擁有不少于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到2030年,每萬名城鄉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基本滿足健康北京建設需求。
據了解,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16區33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全科醫生5927人,全市每萬名城鄉居民擁有約2.7名社區全科醫生,隊伍總體水平居全國前列。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副巡視員鄭晉普表示,根據2020年每萬名居民擁有3名全科醫生的要求,及北京市2020年規劃人口2300萬計算,目前北京全科醫生有約1500人左右的缺口,郊區全科醫生短缺現象更加嚴重。同時,在崗全科醫生隊伍高級職稱比例偏低,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為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實施方案》從人才培養、薪酬體系等方面提出12項舉措。如,將利用8至10年時間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村衛生室定向培養1000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800名臨床醫學專業大專生;利用5至8年時間培養400名中醫學專業醫學生。
據悉,到2030年,北京將建設20個市級全科重點學科,培養30名全科領軍人才、80名全科帶頭人和100名全科骨干。
北京還將鼓勵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非全科專業的臨床醫生,通過全科轉崗培訓成為全科醫生。同時,支持鄉村醫生考取執業醫師資格、助理執業醫師資格或鄉村全科助理執業醫師資格,并鼓勵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
鄭晉普介紹,在薪酬制度方面,醫療機構可通過在績效工資內設立全科醫生津貼的方式向全科醫生傾斜,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全科醫生收入水平,使其與區域內公立醫院同等條件臨床醫師的工資水平逐步接近。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