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影響孩子智力的因素
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力發育50%左右是在4歲之前完成的,另有約30%是在4~8歲間完成。在這個智力發育的關鍵期,父母能否對孩子進行很好地開發和啟蒙,是決定其今后智力高低的關鍵因素。
當然,先天遺傳因素對孩子智力造成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準媽媽的生活習慣,對孩子智力發育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準媽媽有吸煙的習慣,不僅會造成孩子疾病的可能,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準媽媽過少食用新鮮蔬菜、魚、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質的營養食品,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腦組織發育。新媽媽如果過早地停止母乳喂養,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智力提高。
具體來說,影響孩子智力發展的因素,大致有如下幾點:
(1)遺傳因素
父母的遺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智商的高低,一般情況下,如果父母智商較高,孩子的智商也會相應的高。另外,這種遺傳因素還表現在血緣關系的遠近上。如果孩子的父母同是一個地方的人,孩子的平均智商為102。如果父母的血緣關系較遠,孩子的平均智商則可達到109。如果父母是近親結婚,那么,孩子的智商就會非常的低,甚至可能成為癡呆兒。
(2)飲食因素
孩子的飲食狀況不僅會關系到他的健康,還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如,經常不吃早餐的孩子的智力發展,較飲食規律的孩子的智商相對較低。缺乏母乳哺育的孩子,其智力發展和吃母乳的孩子相比,相對會顯得滯弱,因為母乳中含有多種促進孩子智力發育的活性物質,其營養含量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對智力發育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3)健康因素
孩子健康與否,關系到他是否能有一個好身體,而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確保孩子的智力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如果孩子出生條件不好,發生缺氧窒息、顱內出血、低血糖、腦炎、腦膜炎、腦外傷、高膽紅素血癥等情況,均可嚴重損害孩子的大腦功能和智力發育。一些藥物對孩子的身體會產生副作用,長期服用還會對孩子的智力發育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另外,如果孩子患有肥胖癥,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其視覺、聽力、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會處于較低的水平,這是由于孩子體內過多的脂肪會進入大腦,這樣就會妨礙神經細胞的發育和神經纖維的增生。
(4)環境因素
環境是制約孩子智力發展的“軟因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因素是主要環境,家庭中的智力環境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智力開發。家庭智力環境的營造,主要是靠父母的智力行為來實現。所謂智力行為,就是父母的所作所為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智力傾向,是一種智力活動。一個家庭的智力環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父母的智力情況和父母的動腦水平,父母愛不愛動腦、善不善于動腦,都會直接關系孩子的智力發展,二是家庭的智力氛圍如何,較之第一方面,它更為重要。所謂智力氛圍,是指父母有沒有為孩子的智力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榜樣,如,父母的求知態度和求知表現,如果父母熱愛學習,有良好的求知表現,孩子潛移默化中就會向父母學習,他的智力自然就會得到較好的開發。
(5)實踐因素
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等,都是在多看、多想、多實踐中培養和發展起來的,最后再將它們轉化為一種創造力。如果孩子只是一味被動地接受父母的教育,沒有實踐的機會,就不會知道自己動手操作和創造帶來的興趣,他的智力自然就會停滯不前。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實踐的機會,如,為孩子組織各種活動、游戲、實驗等,讓他在實踐中找到創造的樂趣,使其智力得到完善的開發。
2、克服阻礙孩子智力開發的因素
影響兒童智力發展的生活因素很多,除了人們常知的遺傳、疾病和環境條件外,還有其他很多因素。大量醫學和心理學調查表明,這些因素完全可以在生活中得以克服。父母熟知這些因素后,可對癥下藥,解除生活因素對孩子的智力困擾。
(1)讓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讓大腦休息的最主要的方法。如果孩子睡眠不足,就會導致他的腦神經細胞興奮和抑制平衡受到破壞,這樣就會影響大腦發育和正常功能的發揮,顯然,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極為不利。生活中,一些孩子由于學業負擔過重,或貪玩而經常熬夜,這些都會導致孩子睡眠不足。父母一定要把好控制孩子睡眠時間這一關,確保孩子擁有充足的睡眠。
(2)讓孩子每天吃早餐
據醫學專家研究,一個人上午體力和腦力的消耗能否得到補充,與早餐的質量有很大的關系,孩子當然也不例外。如果孩子早餐吃的是一些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品,他在學習過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就會得到及時的補充,而且思維也會比較活躍,能夠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如果孩子的早餐質量不好,或者根本不吃早餐,就會嚴重影響大腦的能量供應,從而導致其智力下降和思維遲鈍。
(3)讓孩子多參加運動
讓孩子經常參加運動,可以促進孩子身體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相反,如果孩子的運動量不足或從來不讓他到戶外運動,就會使其大腦供血不足,腦細胞和智力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和體質,適量地讓孩子參加運動,如,翻滾、爬行等。年齡稍大的孩子可以進行跑步、騎車、爬山等運動。
(4)保持均衡的營養
隨著孩子的發育,他的活動量會有所增加,與此相對應,其體力和腦力的消耗也會隨之大大增加。這個時候,及時地給孩子補充營養是必須的,因為大腦發育需要足夠的營養補充。很多孩子因為營養跟不上或營養失衡,其智力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另外,兒童期正處于身體和智力快速發育的時期,這個時候如果選食不當,就會對孩子的身體和大腦造成危害。如,有些孩子偏好油條、煎餅等含添加劑較多的食品,便會造成他的大腦反應遲鈍;有些孩子愛吃過咸的食品(兒童每天不宜超過4克鹽),這樣不僅會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還會損傷動脈血管,影響腦組織血液供應,使腦細胞長期處于缺血、缺氧狀態,從而導致智力下降,過量攝入味精,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智力正常發育;有些孩子經常吃油溫在200度以上的煎炸食品、長時間曝曬于陽光下的食品,還有不少孩子鐘愛吃甜食,而且毫無節制,這些都會導致他的大腦發育變得遲緩,最終使其智力下降。因此,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克服偏食、貪吃等不良習慣,使孩子攝入均衡的營養。
(5)避免孩子被動吸煙
科學研究發現,孩子對于香煙的煙霧非常敏感。孩子的大腦和肝臟還處在不斷發育期,他的這些器官還比較軟弱而且敏感,沒有解毒與拒毒的能力。而香煙中的尼古丁毒素如果長期留存在孩子的體內,就會讓孩子的身體產生不適,嚴重者會有惡心、嘔吐的現象,進而造成孩子厭食、拒食,顯然對孩子的智力開發百害而無一利。因此,有吸煙習慣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最好把煙戒掉。如果實在戒不掉,則應盡量少吸,至少要讓煙霧遠離孩子。
3、克服阻礙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
兒童期是孩子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許多心理品質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心理學把這一時期定義為人生發展的關鍵期。家庭是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最重要、最基礎的環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既表現在生物性的遺傳影響上,更表現在父母的情感態度、個性、價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對孩子的影響方面。
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對他的教育方法。在培養孩子心理素質上,父母應采取理性的教育行為,表現在對孩子進行肯定、表揚、鼓勵等積極的態度和行動上。同時,父母還應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及時了解他最真實的想法。父母管教孩子態度過于嚴厲,經常否定、批評孩子,當孩子取得進步時,沒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或一味地溺愛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即便他提出無理的要求也全部滿足,有些父母高興時對孩子有求必應,不高興時則對孩子極其嚴厲,橫加指責。以上這些教育態度都是不理性的,其結果不僅會傷害孩子的心靈,還會損害他的心理健康與人格健全。
那么,父母應該怎樣克服自身阻礙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呢?
(1)不要將父母的不良情緒傳染給孩子
專家研究表明,即使是一個月大的嬰兒,也能主動感覺母親的精神狀態。如果母親感到焦慮,孩子也會感到焦慮;如果父母情緒不穩定,孩子的情緒也會不穩定;如果母親經常有恐懼感和不安全感,每天晚上總在窗戶、門關好之后又小心翼翼的檢查,這種恐懼和不安全感也會在無形中轉移給孩子,使他經常處于一種恐懼,不安全的氣氛中。久而久之,這些不良氛圍自然便會使孩子養成膽小怕事、容易緊張、沖動、恐懼等心理情緒,最終影響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因此,父母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總是疑神疑鬼,遇事時應表現出沉著和冷靜,讓孩子感到一種安全感,這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極為重要。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