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體受到外物大力撞擊時,會劇烈疼痛并產生淤青,但是這并不嚴重,用舒筋活絡的藥酒擦拭便會痊愈,那如果是無緣無故身體便產生疼痛感了呢,這便需要引起注意了;中醫講“不通則痛”,或許是身體里淤積了濕氣,又受過風寒而引起的,如果不加以治療,疼痛便會持續,此時我們需要選擇一些中藥來治療,那麻黃加術湯有沒有這個療效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什么是麻黃加術湯?
麻黃加術湯見于《金匱要略》,由麻黃湯加白術組成。方中有麻黃、桂枝、炙甘草、杏仁、白術共五味藥,主治濕停于肌表,兼挾風寒之邪,而致身煩痛的證候。
麻黃湯是發汗峻劑,善能攻在表之風寒,為治太陽經表實的主方,主治肌表停濕,濕擾于氣分,兼挾風寒之邪,而發生的肌體煩痛。在治療方面,一般情況,表濕當以表解,應以發微汗而解之,若以峻烈發汗,則風寒雖解而濕邪獨留,病必不除。麻黃加術湯,方中重加白術,既能緩解麻黃湯之峻烈出汗,又有除肌表之濕的作用,使風濕之邪得微汗而解。
一、行痹
風濕之邪停于肌表,以礙肌表的氣血運行,日久不愈,成為邪衰正不足的狀態。證見周身疼痛呈游走性,痛無定處,即古人所謂“行痹”、“風痹”之類。患者一般是肌體喜按,皮膚不潤,喜熱怕冷,疼痛反復纏綿不愈。以麻黃加術湯治療此病,一方面的作用是祛除在表之風濕,另一方面的作用是補氣扶正。麻黃桂枝可通陽助陽,陽盛則能旺盛血脈運行,使肌表之氣血比較充沛,既可抗邪,也可濡養溫煦肌肉筋脈,以資邪去正復;白術培補正氣。諸藥配合,扶正祛邪,達到治愈的目的。這種病證大多病程較長,在治療方面,既要祛除病邪,又要培補正氣,因而宜緩緩收效,不能操之過急。服用此方時可酌加一些當歸、川芎養血活血之品,或加黨參、黃芪助氣之藥,宜制成丸劑或散劑,久服自能生效。
二、濕痹
風、寒、濕邪合而為痹,濕痹是痹證之以濕邪偏勝者,亦名“著痹”。《素問◎痹論》說:“濕氣勝者,為著痹也。”麻黃加術湯所治的范圍是:
1、以周身煩疼,一身浮腫為特征者。
2、治療風濕相搏,一身盡疼,有惡寒發熱表證為特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