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補益類中藥,地黃應該是大家相對比較熟悉也是接觸較多的一類中藥材,不過在中醫上,中藥地黃有生地黃還有熟地黃,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的功效很多人并不了解;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生地黃是秋季采挖的,具有清熱生津滋陰,養血的功效;而熟地黃為生地黃的炮制加工品,其表面烏黑有光澤,主要補腎中元氣;下面我們通過生地黃與熟地黃的圖片來展開對這兩者的了解。
生地黃別名:地黃、生地、地髓、原生地、干生地、芐、芑、牛奶子、婆婆奶,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 本品呈不規則團塊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長6-12cm,真徑3-6cm,有的細長條狀,稍扁而扭曲。表面灰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韌,斷面灰黑色、棕黑色或烏黑色,微有光澤,具粘性。氣微,味微甜。以塊大、體重、斷面烏黑油潤、味甘者為佳。
生地黃具有清熱生津滋陰,養血的功效。主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不過脾虛泄瀉、胃虛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熟地黃是由生地黃熏蒸至黑潤而得,該品為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內外均是漆黑色,有光澤,外表面皺縮不平。斷面滋潤,中心部可見光亮的油脂狀塊,粘性大,質柔軟,氣微,味甜。經過九蒸九曬,以塊根肥大,軟潤,內外烏黑有光澤者為佳。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主治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須發早白。該品性質粘膩,有礙消化,凡脾胃虛弱、氣滯痰多,脘腹脹滿及食少便溏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