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電影中演義的讓人憤慨的手段就是使用毒藥暗算,大家知道三國的關羽中了什么毒箭竟然如此厲害治療必須刮骨嗎,其實著名的典故“關公刮骨療毒”就是療烏頭的毒,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大王就是選中西域草烏頭來暗害王后的,烏頭之所以被用作毒藥,是因為其所含的有毒成分烏頭堿,烏頭堿對人的毒性極為強烈,常人只需服用3到4毫克就會出現心慌、心悸、心律不齊,甚至心跳驟停,那么西域草烏頭毒性與藥用有哪些?
西域草烏頭生用毒性極大,炮制后烏頭堿會被水解,毒性會降低。煎煮的時間越長,毒性就越小,如連續煮4小時以上,則近乎于無毒。因此,草烏頭一般是用炮制品,并要先煎,用量也不宜過多,現行中國藥典法定用量為3~6克。一旦中毒,其反應是口舌發麻,繼則全身發麻發脹、心慌、嘔吐;中度中毒則煩躁汗出、手足痙攣、心律紊亂;重度者則神志不清、二便失禁、脈微欲絕,直至死亡。
西域草烏頭有沒有藥用呢?中醫認為,烏頭其味大辛、大苦、性大熱,有很強的祛風除濕、散寒止痛功效,治療風寒濕熱引起的風濕病單用即可見效,民間就有燉烏頭治風濕的用法,與其它中藥配用療效更佳。在古代臨床上應用較多的比較有名的配方有:用于治療風寒濕痹,肢體酸痛,麻木等,如《青囊秘傳》中的十三太保丸;用于治療中風不省人事,痰涎壅盛,目睛上視,牙關緊閉,半身不遂,如《楊氏家藏方》中的五虎湯;用于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如《世醫得效方》中的尋痛丸;用于治療癰瘡腫毒,如《普濟方》中的草烏頭散等等。 而現代中醫在治療頑固的風濕痹痛也仍然時常會用上草烏頭,例如常用的風濕藥小活絡丹中就含有烏頭成分。
相對于口服,烏頭的外用還是比較安全的,皮膚無破口時直接搗碎調敷,制成膏藥或藥酒飲用及外用,可治療腰膝冷痛、肩周炎、骨質增生、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及瘀血腫痛。草烏頭以酒磨汁外搽,還可治療淋巴結炎、淋巴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