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我們生活中有廣泛應用,對治療慢性疾病尤其重要,而長時間使用西醫會對我們身體造成危害,中醫開發和利用中藥價值已經變得很有必要,了解和認識更多的中藥材是很有用處的,有些動物的糞便也可以作為藥材使用,比如夜明砂,本品為少常用中藥,原名天鼠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日華本草”稱夜明砂,生藥為蝙蝠類動物的干燥糞便。
夜明砂與密蒙花,二藥均能明目。但夜明砂清肝經實熱而明目,密蒙花清肝經虛熱而明目。另夜明砂有散瘀血,消疳積的作用。而密蒙花有消目中赤脈,去翳的作用。2.夜明砂和元參,二藥均能治瘰疬。但夜明砂偏于平肝清熱,活血散結。元參偏于滋陰降火,解毒散結。
性狀鑒別:長橢圓形顆粒,兩端微尖,長5~7毫米,直徑約2毫米。表面粗糙,棕褐色或灰棕色,常有破碎者,呈小顆粒狀或粉末狀。在放大鏡下觀察,可見棕色或黃棕色有光澤的昆蟲頭、眼及小翅。氣無,味微苦而辛。以身干、無砂土、色棕褐、質輕、嚼之無砂感并有小亮點者為佳。取該品粉末封藏在水合氯醛及甘油溶液中于顯微鏡下觀察:可見有昆蟲類碎斷的殘骸,如碎斷的膜翅、鞘翅、外骨骼、足、復眼、觸角、爪及各種毛等。但由于產地、季節、蝙蝠的種類及其所食昆蟲有異,故該品所含之昆蟲殘骸亦有所有不同。
各家論述:1.《綱目》:夜明砂及蝙蝠皆厥陰肝經血分藥也,能活血消積,故所治目翳盲障,瘧疾疳驚,淋帶,瘰疬,癰腫,皆厥陰之病也。2.《本草經疏》:夜明砂,今人主明目,治目盲障翳。其味辛寒,乃入足厥陰經藥,《本經》所主諸證,總屬是經所發,取其辛能散內外結滯,寒能除血熱氣壅故也。然主療雖多,性有專屬,明目之外,余皆可略。3.《本經》:主面癰腫,皮膚洗洗時痛,腹中氣血,破寒熱積聚,除驚悸。4.《別錄》:去面黑。5.《唐本草》:酒服方寸匕,主子死腹中。6.《日華子本草》:炒股治瘰疬。7.《本草衍義》:合疳藥。8.《綱目》:治目盲,障翳,明目,除瘧。[性味] 辛、寒。[功用] 消積,活血,明目。[主治] 目生翳障、夜盲、小兒疳積、驚風等癥。[用量] 2.5克~5克。[禁忌] 虛寒者及孕婦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