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在我們生活中并不少見,多見于中草藥中,取黃芪樹莖稈的橫切面成片,晾干備用,也有些人用來作為養生補氣血,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日常必備中草藥,在許多百姓家中,黃芪茶已經成日常不可缺少的飲品,在我老家民間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常喝黃芪茶,疾病跑遠啦”,意思就是說,經常喝黃芪泡的水或者熬的湯品,會有強身健體,防病的作用,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什么是黃芪。
黃芪的形態特征:黃芪,羽狀復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厘米;葉柄長0.5-1厘米;托葉離生,卵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7-30毫米,寬3-12毫米,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圓形,上面綠色,近無毛,下面被伏貼白色柔毛。
黃芪的生長環境:性喜涼爽,耐寒耐旱,怕熱怕澇,適宜在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沙壤土種植。強鹽堿地不宜種植。根垂直生長可達1米以上,俗稱“鞭竿芪”。土壤粘重根生長緩慢帶畸形;土層薄,根多橫生,分支多,呈“雞爪形”,質量差。忌連作,不宜與馬鈴薯、胡麻輪作。
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中醫稱為“表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黃芪食用方便,可煎湯,煎膏,浸酒,入菜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