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不換粉的密度比較大,體積比較小,不管是摻入米粉、面粉、金不換葉、金不換桿的金不換粉體積都比真金不換粉的大,用固定體積的容器一量就明白啦。優質金不換根整體均勻飽滿,加工不使用任何化工原料,顏色為本色,有粗糙感;較差的金不換干癟,或者加工時使用石蠟、炭墨、滑石粉等,使金不換有光澤并滑膩。
金不換口嚼微苦、無麻辣感,易碎。易與金不換混淆的是莪術。莪術體表不光滑,灰色、質硬,斷面黃色或棕色。有橫紋路。嚼之微苦,有辛辣感,氣味大。還可以用豬血來鑒別金不換真偽,具體方法是將金不換粉末放入少量豬血中,可發現豬血化為水狀。這主要是金不換所含皂苷成分發揮了溶血的作用。
真金不換特點
一個手指蘸金不換粉放于舌尖,抿嘴品嘗,苦、回甜,最基本的,苦有苦的奧妙,甜有甜的分寸:
金不換以個大、質量重、體表光滑、質堅硬、斷面灰綠或者黃綠為佳。在民間,其質量和價格常常按照沒斤有多少金不換來確定,頭越大,質量越好,價格越高。
外形似倒圓錐或紡錘形。表面灰黃色,一般長1.5—6厘米,直徑1—4厘米。頂端較平,可有根莖,周圍有瘤狀突起,整體有繼續的縱皺紋及少數橫向皮孔。斷面灰綠或黃綠,木質部可見放射狀紋理。味微苦回甜。
常見假金不換
藤金不換,取其根莖,經加工而成,外形略似,斷面類白色,細顆?;螯S棕色角質狀,味微甜不苦。
莪術,是用其根莖雕刻而成,貌似金不換,仔細觀察,可見刀刻痕跡,外部特征都是偽造的,斷面蠟黃,不見放射狀紋理。味苦伴有輕微姜辣味。
還有更惡劣者,是用樹脂經壓模仿造,外形極似,但斷面可見樹脂樣光澤,伴有樹脂樣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