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參根莖如蟲草,性味甘涼,功能補虛,清熱解毒。可與雞同煲,又可熟油溫炸、體積可迅速膨脹,參條內白外黃,松脆可口、回味清香,乃佐餐下酒滋補佳品。
地參春夏可采摘嫩莖葉,涼拌、炒食、做湯均可,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潔白脆嫩的環形肉質參。地參根莖觀之潔白如玉,食之清爽脆嫩,可炒食、蒸煮、做湯、腌漬、醋泡、糖浸、蜜餞、做醬菜均可。.
與雞或排骨等肉類燉熟,是一道營養極好的佳肴還可制成蔬菜禮盒、果脯、罐頭、飲料、含片和各種營養品的添加劑,其加工潛力極大。地參根莖如蟲草,性味甘涼,功能補虛,清熱解毒。可與雞同煲,又可熟油溫炸、體積可迅速膨脹,參條內白外黃,松脆可口、回味清香,乃佐餐下酒滋補佳品。
食療滋補能健身
地參以其根莖為繁殖方式。北方地區于3—5月份栽植,南方地區四季即可栽植。按行株距50cm、株距40cm、深度8cm定植,裁后10天出苗。幼苗期及時松土,除草。苗高10cm時追肥一次,在生長過程中如遇干旱及時澆水,地參抗病性極強,一般無病蟲害發生。晚秋收獲,畝產地參2000公斤,(種植與收獲時令與農業上的“春耕”和“三秋”大忙季節錯開,從種植到收獲的全過程,每畝只需投勞10個工日左右,一般不需施肥和農藥防治,且一次種植可連續收獲多年。)地參的種植不失為各地農村脫貧致富的一條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