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茯苓,就是去皮的茯苓塊。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它可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癥。
這種藥品性味平和,是可以作食物服用的,長期吃沒什么副作用。民間就有用它與其它雜糧混在一起做粥吃,藥膳中這味藥是少不了的。我國食用茯苓的歷史已有兩千多年。
茯苓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茯苓功能利水滲濕,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候,不論偏于寒濕,或偏于濕熱,或屬于脾虛濕聚,均可配合應用。可用于脾虛泄瀉,帶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等配伍。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茯苓的副作用
任何事物有好的方面,同樣也會隱藏著不好的一面,所以人們應該對息息相關的事物,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將傷害降低到最低,那么茯苓有副作用嗎?
我們都知道茯苓有利尿的作用,如果一旦過量服用,那么就會導致小便次數過多,從而傷了身體的根本,令人元氣大傷。同時腎虛患者食用之后,會加重疾病癥狀,甚至出現滑精等情況,所以應注意服用劑量以及特殊人群的服用。
同時常常容易口干以及氣虛體弱的患者應該避免服用,否則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服用茯苓應避免米醋,濃茶等物質,以及注意服用劑量,否則不僅僅影響藥效,同時還會發生中毒過敏癥狀,比如腹痛,皮膚紅腫,支氣管哮喘發作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