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寅初(1882-1992)教授,是被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贊譽為“桃李增華坐帳無鶴,琴書作伴支床有龜”的著名經濟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家。20世紀40年代,他為反侵略、反內戰,被關在息烽、上饒、桂林等地監獄;20世紀50年代,又因著名的“新人口論”,蒙冤受屈20年。盡管歷經坎坷曲折,他卻始終與冷熱水浴和跑步為伴,積極健身,壽至百年。
冷熱水浴 這是馬老當年在美國耶魯大學學習時就開始的。他先在38℃-40℃的熱水缸內坐上一刻鐘,讓周身經絡通暢,循環往返后,再從熱浴中出來,擦干身體。歇上3-5分鐘,他又坐回到10℃-16℃的冷水浴缸中,速洗數分鐘,讓身體在一張一弛,熱脹冷縮中進行“血管體操”。之后,他又速將身子擦干。這種使皮膚微紅的“熱冷水浴”,能使肌體的微血管充分擴張后再迅速收縮,這樣對血管起到鍛煉作用,以提高血管的彈性,防止其硬化,并能避免高血壓和中風等疾病。與此同時,這樣做又可增強血液循環,促進各組織器官的活動,以提高機體適應寒溫變化的能力。
跑步,這是馬老1910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時養成的健身習慣。他天天堅持跑步,而且要計數。平時,他每天要跑六七千步。有趣的是,他把蠶豆裝在左邊衣袋里,每跑完一定距離,便拿出一定數量的蠶豆放進右邊衣袋。蠶豆全部倒完了,他的運動就結束了。就是幾度關押在監獄里,定時定量的跑步健身,他也從沒有間斷過。由于跑步積蓄的耐力和體質,使他80歲那年,還能興致勃勃地“跑”上了北京香山的“鬼見愁”。晚年,他在自家小院內,修了一條60米長的環形跑道,每天必定跑足一定的圈數方罷。他的一條腿癱瘓以后,由于不便外出,他就拄著一根拐杖,每天用一條腿鍛煉走路,一日三次,總要走上幾千步。后來,連拐杖也不能拄了,他就用手扶著茶幾,慢慢挪動著轉圈。仍然要一天三次健身,規定的時間和數量是非完成不可的。到后來,他連挪動都不可能了,就讓子女架著他鍛煉。這樣堅持不懈科學的健身,對馬老增強體質,延年益壽都起了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