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1989~1998年我院采用經尿道手術(包括:尿道內切開術、尿道電切術及尿道激光術)治療復雜性尿道狹窄64例,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64例均為男性,年齡20~78歲。外傷性49例,醫源性13例(前列腺增生術后11例,卡介苗膀胱灌注所致2例),炎癥性2例。尿道閉鎖42例,閉鎖段長1~6cm;尿道狹窄22例,長3~8cm。其中2處以上狹窄9例。伴有尿道假道者14例,尿瘺10例。本次手術前39例患者已做過1次或1次以上開放性手術(包括尿道會師術、尿道吻合術及前列腺切除術)。46例已做膀胱造瘺。
2 手術方法及術中情況
尿道內切開術采用21F 0° Storz尿道內切鏡,先將尿道鏡送至狹窄段遠端,觀察狹窄部位及程度,如有孔狀通道,即從尿道鏡側孔插4F輸尿管導管穿過狹窄段進入膀胱,留作標記。沿輸尿管導管用球形汽刀于11°,1°,9°,3°處作放射狀切開,切至組織顏色紅潤,滲血,說明纖維瘢痕組織已徹底切開,此時鏡鞘可順利推入膀胱。
尿道閉鎖者則需鑿通閉鎖段。為防止誤切形成假道或損傷直腸,由助手經膀胱造瘺口將尿道探桿插入后尿道。手術者左手食指插入直腸內,右手持鏡,前后、左右晃動探桿及尿道鏡,根據左手食指的感覺及外定位方向,用尖刀短刺漸進法切開閉鎖段,將尿道鏡送入膀胱后,再將輸尿管導管插入膀胱留作標記,換球形刀進一步放射狀切開閉鎖段尿道。
狹窄段切開后,如狹窄段較長且纖維瘢痕嚴重或大量瘢痕懸垂物阻塞尿道者,以及前列腺增生術后后尿道狹窄者,應加尿道電切術或尿道激光術。但需注意,電切或激光術均應采用小功率,薄層刮平尿道即可,防止深度燒灼后致再次形成疤痕攣縮或尿道括約肌損傷導致術后尿失禁。
術后放置18~20F氣囊導尿管4~6周。本組64例中44例單純行尿道內切開術,14例尿道內切開加尿道電切術,6例加尿道激光術。手術所用時間40~260min,平均96min。8例術中輸血400ml,1例輸血800ml。
3 結果
本組中54例獲門診隨訪2~78個月。1次手術治愈率為70.4%(38/54),表現為術后拔除導尿管排尿通暢,或經1~3個月尿道擴張后排尿通暢,尿線直徑>4mm。12例術后排尿障礙,再次經尿道手術,其中2例先后3次手術,7例治愈,總手術治愈率為83.3%。5例需長期尿道擴張,1例因恥骨支移位壓迫尿道拔管后改行開放性手術治愈,3例手術失敗后行膀胱造瘺術。
4 討論
尿道狹窄如能插入標記性輸尿管導管,內切開術則安全,簡便。但有時需注意鑒別輸尿管導管是經尿道插入膀胱還是插入假道內,以防誤切導致手術失敗。如導管在膀胱內應有尿液滴出,另外導管在通過狹窄段后插入均較順暢且可插入較深;反之則應仔細觀察有無其它孔狀通道。
對尿道閉鎖的患者,準確鑿通閉鎖段是手術關鍵所在。1993年潘氏報告了鑿通隧道法[1]。此法需切開膀胱,損傷相對較大,我們僅在長段(>4cm)尿道閉鎖病例中采用。而我們采用的術者左手食指插入直腸,既可引導切開方向,又可避免直腸損傷,用尿道探桿經膀胱造瘺口插入后尿道則避免了膀胱切開,經多年臨床實踐證實對鑿通閉鎖段尿道(<4cm),此方法不僅創傷小且十分有效。
對有尿道假道的患者,術中需注意切勿將導尿管插到假道內,本組中有1例因導尿管插入假道導致手術失敗再重新手術,最簡便可靠的鑒別方法是導尿管插入后將尿道鏡經膀胱造瘺口插入膀胱,觀察導尿管是否經膀胱頸部進入膀胱。留置導尿管有利于粘膜上皮覆蓋創面,同時起持續擴張尿道的作用;但長期留置導尿管,尿道感染的機會亦增大。導尿管的保留時間需根據狹窄的程度、瘢痕的多少及手術切開是否滿意等情況決定,一般4~6周為宜。
參 考 文 獻
1,潘柏年,薛兆英,那彥群,等.經尿道瘢痕切除及包皮植入治療后尿道狹窄或閉鎖50例遠期療效觀察.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3;14(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