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研究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杜克大學以及美國國家過敏及傳染病研究所(NIAID)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新型疫苗沒有使用活病毒,而是利用了含有編碼寨卡病毒兩個關鍵蛋白的mRNAs。一般來說,mRNAs進入受體后,會在幾分鐘內被受體的免疫系統清除,但新疫苗用的mRNAs經過修飾,會被免疫系統忽略,從而輕松進入細胞,并如活病毒疫苗一樣,在數周后誘導細胞生產其編碼的病毒蛋白,進而產生免疫效果。相比于活病毒疫苗,新疫苗不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也不會造成感染。
小鼠試驗結果顯示,注射30微克的疫苗——相當于一劑疫苗的很少一部分,就可以觸發小鼠的快速免疫反應,在兩周后保護小鼠免受寨卡病毒侵害,且這一保護作用在接種后5個月仍然有效。獼猴試驗也顯示出同樣效果,50微克疫苗會在5周后對獼猴提供有效保護。
兩項試驗的病毒中和測試顯示,新型疫苗會誘發受體生產高水平抗體,單劑量引發的病毒中和效果是標準疫苗的25倍。其抗病毒效果在接種幾周后達到頂峰,此后仍具有足夠的保護作用,效果可能會持續多年。之所以具有如此強大持久的保護作用,很大程度上源于疫苗會對CD4輔助性T細胞產生很強的刺激,這一細胞對于維持長期的抗體免疫力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