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橄欖是一種非常好的植物,而橄欖果則是橄欖中常用的部分,而橄欖果也被簡稱為橄欖;橄欖,橄欖科橄欖屬喬木植物;高可達35米,胸徑可達150厘米,小葉3-6對,紙質至革質,側脈12-16對,中脈發達,花序腋生。果序長1.5-15厘米,具1-6果。卵圓形至紡錘形,成熟時黃綠色,外果皮厚,核硬,兩端尖,核面粗化,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橄欖味甘酸,性平,人脾、胃、肺經,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除煩醒酒之功,適用于咽喉腫痛、煩渴、咳嗽痰血等;橄欖果圖片的產地是哪,它的營養價值又有哪些呢?
原產中國南方,中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區均有栽培,分布于越南北部至中部。日本(長崎、沖繩)及馬來半島有栽培。中國分布以福建省為最多,四川、浙江、臺灣等部分地區也有分布。栽培橄欖的國家除中國外,還有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及馬來西亞。野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溝谷和山坡雜木林中,或栽培于庭園、村旁。海南、臺灣兩省及四川的西昌地區均發現野生橄欖。
橄欖營養豐富,果肉內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含鈣量也很高,且易被人體吸收,尤適于女性、兒童食用。冬春季節,每日嚼食兩三枚鮮橄欖,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故民間有“冬春橄欖賽人參”之譽。國內外研究資料表明橄欖果實中還含有濱蒿內酯,東莨菪內酯,(E)-3,3-二羥基-4,4-二甲氧基芪,沒食子酸、逆沒食子酸、短葉蘇木酚、金絲桃苷和一些三萜類化合物,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