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金針湯丸、百草為藥,萬物為醫,我中國泱泱五千年的文化歷史,造就了中醫這門博大精深的文化,中醫講究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就算開一張處方,也會有些許細微的差異,中醫有醫術但不盡信書,中醫有開好的處方,但不會因為是相同的病癥就敷衍了事,中華的中醫知道近幾年才被國民重視,并加以利用,中醫有一張方子:黃芪加知母,那么黃芪知母能一起泡水喝嗎?
黃芪的種類眾多,多達2000于種。黃芪,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稱。藥用歷史達2000多年,黃芪成分復雜。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黃芪內含而多種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還能用于預防某些傳染病的發生。無論從中醫治療,還是現代醫學觀察,黃芪均是一味好藥。所以,民間自古就有“冬令取黃芪配成滋補強身之食品”的習慣。
從季節來說,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黃芪。同理,春天是生發的季節,人體需要宣發,吃黃芪就不太適宜了。從身體狀況來說,感冒、經期都不要吃黃芪。從體質上來說,黃芪最適合氣虛脾濕型的人,這種人往往身體虛胖,肌肉松軟,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軟。而身體十分干瘦結實的人則不宜。
黃芪是補藥,溫燥性的,溫燥助火,所以喝久了嘴里難免有點怪得感覺,黃芪泡水的時候加點知母,知母滋陰下火,二者互相制約,即能補益,又不會出現嘴里怪的感覺。所以要根據自己的體制合理選擇中藥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