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乙肝抗病毒醫學定義
- 乙肝抗病毒醫學定義
-
參與醫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李侗曾 主任醫師

乙肝的抗病毒一定要選擇適應癥和禁忌癥,合理選擇抗病毒的方案,從醫學上并不是所有的乙肝感染者都需要抗病毒治療,所以存在適應癥的問題。如果是乙肝的非活動狀態的攜帶者可以不用治療,定期觀察就可以。如果出現肝臟的炎癥或者纖維化表現,需要考慮抗病毒治療。抗病毒治療有兩種方案,一個是干擾素治療,一個是口服的核苷類藥物的治療。干擾素治療的優點是療程短,缺點就是副作用比較大,可能會出現流感樣癥狀、脫發、精神抑郁以及會誘發甲亢或者糖尿病等風險。現在更多的選擇是核苷類的抗病毒藥物,首選是強效、低耐藥風險的藥物,比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一般經過抗病毒治療以后,大部分人會在1-2年病毒載量轉陰。乙肝抗病毒治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抑制病毒的復制,延緩或者避免從肝炎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風險,最大可能地降低這種風險。抗病毒治療需要是長療程,一定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停藥。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