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椎體不穩是怎么回事
- 椎體不穩是怎么回事
-
參與醫生

椎體不穩在臨床中非常常見,指的是脊柱的某一個節段發生形態上的或者解剖學上改變,導致椎體失去原來穩定性的一種狀態。早期很多病人沒有明顯癥狀,只是在常規體檢,拍X光片或者磁共振的時候,才發現椎體出現了不穩的現象。造成不穩的原因比較多,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體退行改變,包括骨質增生、韌帶鈣化等,甚至有些患者以前有椎體的骨折,但是沒有經過系統的治療,椎體的穩定性造成破壞,這樣就會出現不穩;還有一些患者是椎弓根的峽部發生峽部裂,當然峽部裂有可能是先天性因素或者是后天形成。峽部裂形成之后就影響結構的穩定性,可以引起椎體的不穩。另外一個原因是腰背部肌肉的勞損,因為腰背部肌肉對于脊椎的穩定性有很大的作用,如果肌肉勞損,就造成腰背部肌肉的力量比較差,維護整個脊柱的穩定性也就下降,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導致椎體不穩。所以單從治療角度要判斷椎體不穩的程度和癥狀綜合判斷,決定如何治療。如果是輕度的不穩,沒有臨床癥狀,一般要臥床休息制動,避免勞累,對癥治療即可;如果出現比較嚴重的臨床癥狀,除局部固定之外,還需要做手術治療。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