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小孩晚上哭怎么回事
- 小孩晚上哭怎么回事
-
參與醫生
浙江醫院 陳淑芳 主任醫師

哭鬧是小孩,尤其是嬰兒對體內或者體外刺激不適的反應,即小孩表達要求和痛苦的方式,分為非病理性和病理性。有時候小孩哭鬧并沒有明顯原因,生理性哭鬧,主要可能會因為饑餓、口渴、鼻塞或者哺乳不當引起咽下氣體比較多導致。有時孩子可能想大小便,還可能是因為尿不濕或者是環境溫度過冷、過熱引起哭鬧,或者是穿衣服過度、過緊以及身上有皮疹,發癢,或者被蚊蟲叮咬,均可能會引起孩子哭鬧。
小孩沒有建立規律的生物鐘,對于剛出生的新生兒,尤其是3-4個月之內的嬰兒,可能會存在睡眠時間不規律的現象,白天可能一直在睡覺,晚上在哭鬧。具體表現是每天基本固定時間段哭鬧,不論如何哄,家長均無法哄好,但是沒有任何不適,吃奶、睡眠以及活動恢復到完全正常的表現。此種情況比較常見,尤其是晚上6-12點鐘之間,隨著月齡增長,此現象會逐漸消失。一般6周左右會達到高峰值,每天可以達到3個小時,此后逐漸減少,到3-4個月時每天可能僅有1-2個小時哭鬧。孩子可能會有腸痙攣表現,發生率大概在20%左右,最常見的是生后2-4周,通常表現為尖叫、兩腳亂踢、亂蹬、放屁或者腹脹,并且會整日整夜的哭鬧,哭鬧通常會在傍晚比較明顯。
病理性哭鬧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哭鬧,常見有腹痛、中耳炎、耳痛、頭痛以及口腔疼痛。病理性哭鬧發生前通常有異常煩躁不安等表現,哭聲相對比較響亮,而且比較劇烈,持續時間會比較長。孩子患有皰疹性咽峽炎時咽喉部疼痛十分劇烈,患兒會存在不肯進食、不停哭鬧表現。對于部分幼兒,比如存在寄生蟲感染,引起腹痛或者肛門瘙癢,則會出現哭鬧,結石或者感染等均可以引起哭鬧。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