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出血在不同孕期有著不同的意義,狹義的定義多為負面,是許多危險疾病的前兆;廣義的涵義則包括了即將臨盆前的正常產兆。因此,多一分的認識與了解,可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恐慌和困擾。
孕期出血的定義
孕期出血一般是指在胎兒出生前所出現的陰道出血,陰道出血的量并沒有一定的規范,多的話可達數百c.c.,少的話也可能只有幾c.c.而已。
通常出血量愈多,情況就愈危急,但并不是所有的出血都看得見,所以臨床上不能單以「看」得到的出血量來評估患者的狀況。此外,不同疾病的出血量與其實際嚴重性,有時候也是不成正比的。
常見的孕期出血原因
婦產科主治醫師鄢源貴表示,一般在懷孕期間,初期、中期及未期三個不同孕期階段的出血,都有其可能代表的原因和臨床意義,處理方式也不一樣。
1.妊娠初期(懷孕17周前)
2.妊娠中期(懷孕17~29周)
常見的是子宮頸閉鎖不全、葡萄胎。
3.妊娠末期(懷孕29~生產)
常見的是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
第1種可能:流產
在受精卵著床至子宮內膜時,會影響子宮內膜的細小血管,而引起著床性出血,這是正常的現象。另有些是自發性的流產,多半是胎兒染色體異常所致,面對這種狀況,醫生會勸準媽咪寬心,因為這是一種自然淘汰。
有些初期的陰道出血,意味著早期流產,例如先兆性流產,會出現下腹悶痛、持續數天的陰道點狀出血,此時醫師會利用陰道超音波掃描,先確認胎兒是否存活,懷孕6 周以上的胚胎就可測出胚胎大小和胎兒心跳。胎兒心跳是否存在,與懷孕的預后有密切的關系。如果不是胎兒染色體異常的自然淘汰現象,而是因為準媽咪本身的問題導致流產,根本之計就是找出問題,對癥下藥,才能避免再次流產。
第2種可能:子宮外孕
【定義】
子宮外孕是指受精卵沒有著床在子宮內膜,而是在子宮內膜以外的組織,最常見是在輸卵管壁上著床,好發于一些做過輸卵管手術、曾有子宮及輸卵管的感染或裝有子宮內避孕器的婦女。。
【癥狀】
子宮外孕早期,會出現月經過期等與懷孕相似的癥狀,包括:嘔吐、疲倦、乳房脤痛和下腹悶痛等,合并有陰道持續性的出血。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出血會讓婦女以為是月經出血。如果沒有及時發現處理,等到胚胎在輸卵管脤大,會使疼痛加劇,甚至輸卵管破裂造成腹腔內大出血,危及生命。
【處理原則】
一般婦產科醫師對于子宮外孕的處理有兩種:一是采內科保守療法,直接肌肉注射化學藥劑(MTX),使外孕部分的胚胎組織萎縮;另一種則是外科手術,以切除子宮外孕的胚胎組織為主,盡量保留輸卵管的完整與暢通;但有些一直到輸卵管破裂出血才發現,這時的情況已危及準媽咪生命,在分秒必爭的情況下,就必須將整個輸卵管切除。此外,外孕的部分若是因為要保持生育能力而保留,未來仍有10%~20% 的機會會再次發生子宮外孕。
第3種可能:子宮頸閉鎖不全
【定義】
對于初次懷孕的準媽咪而言,子宮頸閉鎖不全并沒有辦法事先得知。佛教新店慈濟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國瑚表示,通常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做過人工流產導致子宮頸受傷,或是經產婦前一胎懷孕生產時,由于子宮頸受傷,且復原狀況不佳,使得準媽咪一旦懷孕至中期,子宮頸口便無法承受胎兒長大的壓力,發生流產。
【癥狀】
準媽咪必須要注意的是,在子宮頸口擴張時,常會有少量的出血和腹部下墜感,但因為此癥狀常發生在懷孕中期,且母體并不會感到有子宮收縮的現象,并不像一般早產會產生疼痛感,所以等到發現問題時,常已有一定的嚴重程度。
【處理原則】
通常子宮頸閉鎖在診斷上有一定的難度,除非準媽咪先前有多次無痛性的早產現象,婦產科醫師才會考慮這樣的原因。不過,一旦懷疑準媽咪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的狀況,醫師會施行「子宮頸環扎術」,此手術只要5~10分鐘,實施手術時機只要懷孕12周以上都可以執行,效果也很好。
第4種可能:葡萄胎
【定義】
所謂葡萄胎就是水囊狀胎塊,是一種不正常的懷孕。胚胎沒有正常的成長,反而和妊娠囊一起萎縮,而將來要發育成胎盤的絨毛組織過度的增生,形成一個水腫、無血管的腫塊。這些絨毛水腫形成的水泡,就像葡萄粒一樣,充滿著整個子宮腔,所以又名葡萄胎。
葡萄胎的發生率,以亞洲和東南亞的婦女較高,且一旦有過葡萄胎的病史,復發的機率也高達4~5倍。葡萄胎的早期癥狀無法和正常懷孕區分,但在懷孕7~8周后,雖會出現各種懷孕跡象,卻沒有胎心音。在超音波的檢查下,也可以看見胚胎萎縮,醫師通常會立即刮除子宮內萎縮的受精卵,減少發生葡萄胎的機會。
【癥狀】
若葡萄胎早期沒有發現,通常在懷孕至中期時,會開始有陰道出血、貧血、子宮腫大等癥狀,更嚴重的會引起妊娠劇吐、妊娠毒血癥(蛋白尿、高血壓、水腫)...等,而百分之百的葡萄胎患者都會有陰道出血的癥狀。
【處理原則】
臨床上葡萄胎的治療主要是以子宮擴刮術清除。值得注意的是葡萄胎有可能會發生惡性變化,演變成「絨毛膜癌」,所以患者必須持續追蹤,檢測HCG的血中濃度。
在超音波的幫忙下,很多可能會演變成葡萄胎的萎縮胚胎,在初期就可以診斷以便即早處理,所以規則產檢和注意陰道出血的不正常癥狀,才是有效的預防之道!
第5種可能:前置胎盤
【定義】
前置胎盤的發生是因為早期受精卵著床的位置較低,亦即胎盤完全或部分植入于子宮下段(靠近子宮頸口)。它發生的原因不明,不過臨床顯示,前置胎盤的發生率與母親年齡、生產次數、有剖腹產史以及前胎有前置胎盤有關,甚至一些雙胞胎的妊娠,因為需要較大的胎盤床,也常會傾向附著在子宮低位的位置。
【癥狀】
前置胎置最主要的癥狀是「無痛性的陰道出血」,子宮也不會有變硬的現象,常見于懷孕第二期或第三期。這種出血并不可預測,從輕微的見紅甚至到大量失血而有生命危險的情況都有。
【處理原則】
陳國瑚醫師表示,當醫師遇到這種前置胎盤出血需緊急處理的準媽咪時,一般會以超音波檢查來確立診斷。若胎兒尚未成熟,一般的保守療法是讓準媽咪住院觀察,必要時進行輸血治療,一直到胎兒已達成熟狀態,再剖腹產將胎兒娩出。
不過,前置胎盤是變化莫測的,且因為出血量無法預料,若準媽咪出現嚴重或持續的出血,還是會以維持母體生命安全為優先考慮。
第6種可能:胎盤早期剝離
【定義】
在正常情況下,胎盤是在胎兒生出后才剝離,但有些準媽咪胎盤的著床位置正常,但在胎兒還未成熟出生之前,就全部或部分從子宮壁剝落下來。
因為胎兒在準媽咪體內,氧氣的供應完全依靠胎盤的血液循環,一旦胎盤在產前已嚴重剝離,胎兒便會因缺氧而死亡。這種情形發生的原因并不清楚,不過有幾個高危險因子似乎被視為相關原因:撞擊(外傷性)、多產、某些營養(特別是葉酸)攝取不足、妊娠高血壓和前胎有胎盤過早剝離的病史。
【癥狀】
這是一種產科的急癥,過早剝離的胎盤會造成疼痛和出血,子宮的張力也會增強。不過,有時在胎盤剝離的初期,準媽咪可能產生大量的子宮內出血,但血還未流出陰道口外,即所謂「隱匿性出血」。這種腹部疼痛會較劇烈,子宮也會緊繃、變硬和壓痛,甚至有休克的可能。
【處理原則】
胎盤早期剝離的臨床處置,較輕微的病例可采取保守性治療,臥床休息、給予鎮定劑及密切觀察。比較緊急的狀況下,還是應設法將胎兒產出。有時醫師會先進行陰道引產。但若胎兒存活且有出現胎兒窘迫的現象時,剖腹產還是較佳的生產方法。
產檢的重要
產前出血通常發生在孕程的后期(后3個月),除了胎盤早期剝離是突發性的情況外,其余狀況皆可在產檢的時候被發現,由此可以突顯產檢的重要性,且不單是診間的檢查,也包括了產前的咨詢和衛教。
準媽咪若對于自己的懷孕狀況有多一分了解和認識,就可以免除不必要的恐慌和焦慮,同時也能夠多一分警覺,讓孕期更加順利。
第7種可能:其它原因
至于其它會造成產前出血的原因則有:子宮頸息肉、子宮頸糜爛和子宮頸癌。除了子宮頸癌以外,其余兩者都比較輕微,處理上也很簡單。
子宮頸癌在處理上比較棘手,要視胎兒的周數大小而定,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早期懷孕時,就做子宮頸抹片檢查,萬一有問題,就可以避免天人交戰的窘境。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