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痛:產后腹痛
痛之真相:
產后 腹痛并不是什么病癥。為了防止子宮出血過多,產后2-4天子宮反射性進行收縮,因而引起下腹部一陣陣疼痛,特別是在喂母乳時疼痛更明顯。這種較重的疼痛是產后陣痛,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可以促進惡露排出,疼痛一般在產后3-4天自然消失。
降痛
1.初產婦的這種產后陣痛很輕微,通常不需要做任何治療。
2.如果疼痛明顯可輕輕按摩小腹或用熱水袋熱敷。
3.疼痛較劇時,影像休息和睡眠,可在醫生指導下適量服用止痛藥或鎮靜安眠藥等。
4.產后可在中醫指導下服用益母草膏或生化湯,有助于減輕疼痛。
第二痛:會陰痛
痛之真相:
會陰部組織疏松,血管和神經豐富,對疼痛特別敏感。大多新媽咪都會在產后發生會陰痛,特別是受壓迫時。這與分娩時會陰擦傷或裂傷,或做會陰切開術密切相關。會陰切開使皮膚肌肉切斷,神經分離、斷裂、加上縫合,會引起創口性疼痛;會陰水腫,傷口縫線緊勒,會引起持續性水腫性疼痛;傷口里面出血形成血腫,會引起明顯的脹痛;傷口腸線未吸收或傷口纖維組織增生引起的硬結,分別會在產后引起未吸收痛及硬結性痛。
降痛
1.創傷性疼痛是正常生理現象,疼痛只是在手術當天較為厲害,2-3天后就會減輕。如果疼痛較重,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去痛片或把消炎痛栓劑塞入肛門。
2坐立時身體重心注意偏向右側,減輕傷口受壓引起的疼痛。當傷口出現腫脹、疼痛、硬結并在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時,及早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生素,拆除縫線讓膿液流出,減輕疼痛。
3傷口水腫時,如果縫合線勒的很緊,疼痛持續不減,可用95%酒精紗布或50%硫酸鎂溶液局部濕敷,每天兩次,減輕水腫后疼痛會隨之消失。
4.傷口水腫時,臥位盡量把臀部抬高一些,減輕傷口水腫會有助于疼痛減輕。
5.傷口血腫引起的脹痛,應及時去醫院切開血腫并取出血塊,加強會陰部護理,同時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6.腸線疼痛未吸收引起的疼痛,在腸線排出后,可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或潔爾陰濕敷傷口,每次10分鐘,然后涂上紅霉素軟膏,每天兩次。
7.硬結性疼痛,可去醫院采取會陰部紅外線照射,也可采取熱水坐浴,每次15-30分鐘,每天進行兩次,有助于硬結軟化、吸收及消散。
第三痛:陰道痛
痛之真相:
好些新媽咪在分娩時即沒有做會陰切開,陰道和會陰部也沒有破裂,但卻在產后感到陰道部位很疼痛,特別是在笑或大聲說話時。這種疼痛是分娩是陰道組織過于擴張和伸展引起的,當嬰兒從狹窄得陰道娩出時,尤其是嬰兒較大時,會迫使陰道組織過度擴張、伸展,從而造成淤血和損傷。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疼痛會慢慢減輕。
降痛
1.陰道疼痛部位采取溫水浴,也可用紗布包裹碎冰對疼痛的地方進行冰敷。
2.疼痛劇烈時,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溫和的去痛藥物。
3.避免做對疼痛部位產生壓力的姿勢,睡眠宜取側臥位。
4.不要長久站立或久坐,坐時注意緩解疼痛部位的緊張性,如在臀部墊個軟枕頭,或坐在中間有凹陷的坐墊上。
5.做促使陰部組織恢復的運動,方法為:收緊陰部及肛門附近的肌肉,以8-10妙鐘為宜,然后慢慢放松肌肉,并持續放松幾秒鐘,接著重復做,每天做20次。
第四痛:恥骨痛
痛之真相:
疼痛部位就在陰毛的上端,引起疼痛的原因是懷孕及分娩造成。骨盆由骶骨、尾骨、髂骨、坐骨、恥骨融合而成,左右兩塊恥骨在骨盆前正中連接,形成恥骨聯合,上下附有韌帶。
懷孕時內分泌激素使恥骨聯合部位逐漸分開,韌帶隨之松弛;分娩時內分泌激素使恥骨聯合處軟骨溶解。特別是初產婦,在分娩時為了讓胎寶貝順利通過,往往用力猛烈把恥骨聯合撐開,損傷了恥骨和周圍韌帶,產生恥骨部位疼痛。由此,新媽咪在產后下蹲或拿重物時,乃至排便都感到恥骨處有疼痛感,嚴重疼痛的新媽咪在行走時甚至邁不開腿,用不上勁。
降痛
1.隨著激素作用減退,恥骨痛在產后會逐漸減輕,如果在懷孕時即出現恥骨疼痛,當時就應減輕活動,甚至臥床休息。
2.如果胎寶寶過大,最好考慮破腹產,以免造成恥骨聯合分離和周圍韌帶嚴重損傷。
3.疼痛嚴重時,新媽咪必須臥床休息,并采用彈性附帶固定骨盆,這樣會有助于恥骨的恢復。
4.平時多吃蝦、牡蠣等富鈣食物,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補肝腎類藥物。
5.產后注意多休息,減少上下樓梯以及走斜坡路的活動。需要走路時一定注意放慢速度,步子也不可邁的太大,避免加重恥骨損傷。
第五痛:尾骨痛
痛之真相:
如果新媽咪的骨盆偏狹窄,或胎頭太大,分娩時胎頭通過產道時,就有可能把尾骨擠破,并使肌肉受到損傷。突出的表現是在產后仰臥、坐位或用力如廁時,感到脊柱最下端疼痛,特別是坐在硬東西上是時為加重。
降痛
1.尾骨痛一般在分娩1-2月后會逐漸減輕,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如果胎寶寶體重過大(超過4千克)或媽媽骨盆狹窄,分娩時及時采取手術助產或破腹產手術。
2.尾骨疼痛時可進行熱敷,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放松局部肌肉。
3.部門仰臥位,坐位時注意疼痛部位不要與硬物接觸,最好坐在柔軟的墊子或橡皮圈墊上。
4.產褥期疼痛不見減輕或好轉及早去看醫生,采取必要的治療。
第六痛:肛門痛
痛之真相:
肛門痛多是肛裂引起的疼痛,新媽咪在產后半個月內發生肛裂的現象很普遍,大約占到一半以上。懷孕后胎寶寶逐漸長大,最終造成肛門周圍組織水腫,抵抗力下降;加之產后活動量小,胃腸蠕動減慢,或會陰傷口疼痛不敢排便,致使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回吸收過多,造成糞便硬干難以排出。過于用力排便,便容易導致肛裂,由此引起肛門痛。
降痛
1.從孕期即要避免久坐,情況允許經常做提肛運動,即做連續有節奏的下蹲-站立-下蹲動作,每次1-2分鐘,促進肛門的血液循環,防止淤血。
2.產后注意多吃高纖維素的蔬菜、水果及粗糧,保持糞便質地松軟,體積增大,水分增多,促進排便。
3.產后及早下床進行適當的活動,為了避免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過久,必要時進行腹部按摩,刺激腸道蠕動。
4.發生便秘時不要強行排便,可以喝一些蜂蜜水潤滑腸道,肛門適量注入適量開塞露,利于糞便順利排出,以免引起肛裂。
第七痛:肌肉關節痛
痛之真相:
分娩時較長時間猛烈用力,造成新媽咪的肌肉組織和關節韌帶過勞。加之失血引起血氣兩虛、周身毛孔張開,容易使風寒侵入體內,引起肌肉關節疼痛,尤其是兩腿間的肌肉疼痛更為顯著。
降痛
1.產后注意保暖,特別是在寒冷季節。
2.產后不要很快就著涼水,以免寒邪侵入關節和肌肉,引起疼痛。
3.肌肉關節疼痛時,洗個熱水澡來緩解肌肉的疼痛感。
4.在疼痛部位搽一些紅花油,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使代謝廢物盡快排出,減輕疼痛。
5.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生化湯也可改善肌肉和關節的疼痛。
6.疼痛時伴關節酸楚紅腫,一遇風時更為加劇甚至影像行動,單憑補血補氣的膳食已不能改善癥狀。需馬上找醫生診治,避免對身體造成更大傷害。
第八痛:乳房脹痛
新媽咪在分娩后的2-3天,乳房會逐漸開始充血、發脹,分泌大量乳汁。如果乳汁分泌的過多,又未能及時排出,就會出現乳房脹痛。如果未能及時排空乳房,持續脹痛容易引起乳腺炎。
降痛
1.乳房出現脹痛時,用雙手將乳汁擠出。方法為洗凈雙手,握住整個乳房,均勻用力,輕輕從乳房四周向乳頭方向進行按摩擠壓,乳汁排出后新媽咪會立感輕松,疼痛減輕。
2.盡管擠壓使新媽咪感到乳房脹痛,但切不可因怕疼痛而不進行及時處理,這樣只會加重脹奶,使乳房脹痛更為加劇。
3.給寶寶哺乳時,一定注意排空雙側乳房。如果小寶貝吸不完乳汁應該及時擠出,這樣即能減少乳房脹痛又能促使乳汁分泌。
痛之真相:
產后 腹痛并不是什么病癥。為了防止子宮出血過多,產后2-4天子宮反射性進行收縮,因而引起下腹部一陣陣疼痛,特別是在喂母乳時疼痛更明顯。這種較重的疼痛是產后陣痛,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可以促進惡露排出,疼痛一般在產后3-4天自然消失。
降痛
1.初產婦的這種產后陣痛很輕微,通常不需要做任何治療。
2.如果疼痛明顯可輕輕按摩小腹或用熱水袋熱敷。
3.疼痛較劇時,影像休息和睡眠,可在醫生指導下適量服用止痛藥或鎮靜安眠藥等。
4.產后可在中醫指導下服用益母草膏或生化湯,有助于減輕疼痛。
第二痛:會陰痛
痛之真相:
會陰部組織疏松,血管和神經豐富,對疼痛特別敏感。大多新媽咪都會在產后發生會陰痛,特別是受壓迫時。這與分娩時會陰擦傷或裂傷,或做會陰切開術密切相關。會陰切開使皮膚肌肉切斷,神經分離、斷裂、加上縫合,會引起創口性疼痛;會陰水腫,傷口縫線緊勒,會引起持續性水腫性疼痛;傷口里面出血形成血腫,會引起明顯的脹痛;傷口腸線未吸收或傷口纖維組織增生引起的硬結,分別會在產后引起未吸收痛及硬結性痛。
降痛
1.創傷性疼痛是正常生理現象,疼痛只是在手術當天較為厲害,2-3天后就會減輕。如果疼痛較重,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去痛片或把消炎痛栓劑塞入肛門。
2坐立時身體重心注意偏向右側,減輕傷口受壓引起的疼痛。當傷口出現腫脹、疼痛、硬結并在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時,及早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生素,拆除縫線讓膿液流出,減輕疼痛。
3傷口水腫時,如果縫合線勒的很緊,疼痛持續不減,可用95%酒精紗布或50%硫酸鎂溶液局部濕敷,每天兩次,減輕水腫后疼痛會隨之消失。
4.傷口水腫時,臥位盡量把臀部抬高一些,減輕傷口水腫會有助于疼痛減輕。
5.傷口血腫引起的脹痛,應及時去醫院切開血腫并取出血塊,加強會陰部護理,同時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6.腸線疼痛未吸收引起的疼痛,在腸線排出后,可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或潔爾陰濕敷傷口,每次10分鐘,然后涂上紅霉素軟膏,每天兩次。
7.硬結性疼痛,可去醫院采取會陰部紅外線照射,也可采取熱水坐浴,每次15-30分鐘,每天進行兩次,有助于硬結軟化、吸收及消散。
第三痛:陰道痛
痛之真相:
好些新媽咪在分娩時即沒有做會陰切開,陰道和會陰部也沒有破裂,但卻在產后感到陰道部位很疼痛,特別是在笑或大聲說話時。這種疼痛是分娩是陰道組織過于擴張和伸展引起的,當嬰兒從狹窄得陰道娩出時,尤其是嬰兒較大時,會迫使陰道組織過度擴張、伸展,從而造成淤血和損傷。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疼痛會慢慢減輕。
降痛
1.陰道疼痛部位采取溫水浴,也可用紗布包裹碎冰對疼痛的地方進行冰敷。
2.疼痛劇烈時,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溫和的去痛藥物。
3.避免做對疼痛部位產生壓力的姿勢,睡眠宜取側臥位。
4.不要長久站立或久坐,坐時注意緩解疼痛部位的緊張性,如在臀部墊個軟枕頭,或坐在中間有凹陷的坐墊上。
5.做促使陰部組織恢復的運動,方法為:收緊陰部及肛門附近的肌肉,以8-10妙鐘為宜,然后慢慢放松肌肉,并持續放松幾秒鐘,接著重復做,每天做20次。
第四痛:恥骨痛
痛之真相:
疼痛部位就在陰毛的上端,引起疼痛的原因是懷孕及分娩造成。骨盆由骶骨、尾骨、髂骨、坐骨、恥骨融合而成,左右兩塊恥骨在骨盆前正中連接,形成恥骨聯合,上下附有韌帶。
懷孕時內分泌激素使恥骨聯合部位逐漸分開,韌帶隨之松弛;分娩時內分泌激素使恥骨聯合處軟骨溶解。特別是初產婦,在分娩時為了讓胎寶貝順利通過,往往用力猛烈把恥骨聯合撐開,損傷了恥骨和周圍韌帶,產生恥骨部位疼痛。由此,新媽咪在產后下蹲或拿重物時,乃至排便都感到恥骨處有疼痛感,嚴重疼痛的新媽咪在行走時甚至邁不開腿,用不上勁。
降痛
1.隨著激素作用減退,恥骨痛在產后會逐漸減輕,如果在懷孕時即出現恥骨疼痛,當時就應減輕活動,甚至臥床休息。
2.如果胎寶寶過大,最好考慮破腹產,以免造成恥骨聯合分離和周圍韌帶嚴重損傷。
3.疼痛嚴重時,新媽咪必須臥床休息,并采用彈性附帶固定骨盆,這樣會有助于恥骨的恢復。
4.平時多吃蝦、牡蠣等富鈣食物,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補肝腎類藥物。
5.產后注意多休息,減少上下樓梯以及走斜坡路的活動。需要走路時一定注意放慢速度,步子也不可邁的太大,避免加重恥骨損傷。
第五痛:尾骨痛
痛之真相:
如果新媽咪的骨盆偏狹窄,或胎頭太大,分娩時胎頭通過產道時,就有可能把尾骨擠破,并使肌肉受到損傷。突出的表現是在產后仰臥、坐位或用力如廁時,感到脊柱最下端疼痛,特別是坐在硬東西上是時為加重。
降痛
1.尾骨痛一般在分娩1-2月后會逐漸減輕,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如果胎寶寶體重過大(超過4千克)或媽媽骨盆狹窄,分娩時及時采取手術助產或破腹產手術。
2.尾骨疼痛時可進行熱敷,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放松局部肌肉。
3.部門仰臥位,坐位時注意疼痛部位不要與硬物接觸,最好坐在柔軟的墊子或橡皮圈墊上。
4.產褥期疼痛不見減輕或好轉及早去看醫生,采取必要的治療。
第六痛:肛門痛
痛之真相:
肛門痛多是肛裂引起的疼痛,新媽咪在產后半個月內發生肛裂的現象很普遍,大約占到一半以上。懷孕后胎寶寶逐漸長大,最終造成肛門周圍組織水腫,抵抗力下降;加之產后活動量小,胃腸蠕動減慢,或會陰傷口疼痛不敢排便,致使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回吸收過多,造成糞便硬干難以排出。過于用力排便,便容易導致肛裂,由此引起肛門痛。
降痛
1.從孕期即要避免久坐,情況允許經常做提肛運動,即做連續有節奏的下蹲-站立-下蹲動作,每次1-2分鐘,促進肛門的血液循環,防止淤血。
2.產后注意多吃高纖維素的蔬菜、水果及粗糧,保持糞便質地松軟,體積增大,水分增多,促進排便。
3.產后及早下床進行適當的活動,為了避免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過久,必要時進行腹部按摩,刺激腸道蠕動。
4.發生便秘時不要強行排便,可以喝一些蜂蜜水潤滑腸道,肛門適量注入適量開塞露,利于糞便順利排出,以免引起肛裂。
第七痛:肌肉關節痛
痛之真相:
分娩時較長時間猛烈用力,造成新媽咪的肌肉組織和關節韌帶過勞。加之失血引起血氣兩虛、周身毛孔張開,容易使風寒侵入體內,引起肌肉關節疼痛,尤其是兩腿間的肌肉疼痛更為顯著。
降痛
1.產后注意保暖,特別是在寒冷季節。
2.產后不要很快就著涼水,以免寒邪侵入關節和肌肉,引起疼痛。
3.肌肉關節疼痛時,洗個熱水澡來緩解肌肉的疼痛感。
4.在疼痛部位搽一些紅花油,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使代謝廢物盡快排出,減輕疼痛。
5.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生化湯也可改善肌肉和關節的疼痛。
6.疼痛時伴關節酸楚紅腫,一遇風時更為加劇甚至影像行動,單憑補血補氣的膳食已不能改善癥狀。需馬上找醫生診治,避免對身體造成更大傷害。
第八痛:乳房脹痛
新媽咪在分娩后的2-3天,乳房會逐漸開始充血、發脹,分泌大量乳汁。如果乳汁分泌的過多,又未能及時排出,就會出現乳房脹痛。如果未能及時排空乳房,持續脹痛容易引起乳腺炎。
降痛
1.乳房出現脹痛時,用雙手將乳汁擠出。方法為洗凈雙手,握住整個乳房,均勻用力,輕輕從乳房四周向乳頭方向進行按摩擠壓,乳汁排出后新媽咪會立感輕松,疼痛減輕。
2.盡管擠壓使新媽咪感到乳房脹痛,但切不可因怕疼痛而不進行及時處理,這樣只會加重脹奶,使乳房脹痛更為加劇。
3.給寶寶哺乳時,一定注意排空雙側乳房。如果小寶貝吸不完乳汁應該及時擠出,這樣即能減少乳房脹痛又能促使乳汁分泌。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