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險情:婆媳關系真的那么難處嗎?
周公子:
我夾在老婆和媽媽之間,都快為難死了。
剛結婚的時候,人家說婆媳關系很難處理,我也沒太往心上去。因為我媽媽一向很好,而且老婆也是個溫柔的女人。但慢慢,她們之間就開始出現一些小摩擦,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老婆在家是獨女,說話沒輕沒重的,媽媽聽了就不高興。媽媽不喜歡老婆睡到10點才起床,她說這樣沒人給我弄早餐吃。雖然我多次表示不在乎,但老婆就覺得委屈了,因為她要上夜班,而且她也不喜歡媽媽每天拜佛;老婆喜歡換家具、買衣服,媽媽覺得浪費,有時說一兩句,媳婦就認為“這不過是我自己的事”,但媽媽就認為“你在花我兒子的錢”。更慘的是,媽媽把我從小養到大,母子間一直沒什么隔閡。有時,我和老婆在親熱,她也會推門進來,害得我每次都有心理陰影。老婆總是要求我“說句公道話”,可對著生我養我的媽媽,我怎么說得出口?
這樣,我把兩頭都得罪了,老婆覺得我不疼她,媽媽就說我“娶了媳婦忘了娘”,我真想遠遠地躲開算了。婆媳關系真的那么難處嗎?是不是人人都是這樣?——小強
小強:
中國婆媳關系的確很難處理。
首先,婆婆與媳婦之間缺乏血緣關系,而且生活背景不同。在心理學上,人的親情往往是在5歲前建立起來的。在婚禮上,無論你叫了多少聲“媽”,你還是會意識到,眼前的這個人與“親人”有明顯差別。所以,婆婆和媳婦處得再好,往往也只能限于“社交層面”,在新婚家庭中尤為如此。要求她們像對親人一樣對待彼此,是不現實、不符合人性的。
沒有血緣關系的人,不應該像親人一樣相處;相反,如果她們能時刻謹記彼此的“社交關系”,就能避免很多矛盾。
在社交之中,最主要的原則莫過于尊重對方的私人空間,容忍對方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但在婆媳關系中卻并非如此,婆媳干預彼此生活的現象隨處可見——媳婦睡得晚,婆婆看不過,要提意見;婆婆拜佛,媳婦也不高興。細碎的摩擦,日積月累,很容易演變成大沖突。這些摩擦,都是因為她們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去要求對方,而沒有規定“邊界”,讓對方實現“區內自治”。
活在同一屋檐下,婆媳不但沒有尊重對方的私人空間,還是不自覺地要求對方適應自己——
婆媳一廂情愿地期望對方適應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因為中國家庭缺乏邊界意識,婆婆認為“兒子是我的”,所以一切都要插手,哪怕他的婚房,母親也不自覺地要保持“來去自如”的權利,卻沒想到,那其實是媳婦的地盤。她侵犯了媳婦的空間,就會讓對方感到不快。同樣,媳婦期望婆婆像親生母親一樣等待自己,容忍自己說話沒輕沒重,同樣讓婆婆難以接受。
婆媳難處,但男人不該扮演鴕鳥的角色,試想,如果你堅定地對媽媽說:“媽媽下次進門前請發個信號彈,不然,我怪尷尬的。”那么母親會出于愛護而尊重你,也尊重了媳婦。同樣,如果你對媳婦說:“我從小也跟著媽媽拜佛。”那么媳婦的反感就會降低。斡旋婆媳關系,是男人不可推卸的責任。——周公子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