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意見:
“候鳥寶寶”需要安全感的滿足
孩子換環境,很多家長都非常擔心。那么,究竟要怎樣應對呢?廣州交通學校心理咨詢專家梁紅幫助家長支招。
家長不必太緊張:“對于孩子不得已需要更換環境的問題,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也就是說,不必過于緊張。”專家分析認為,經濟發展帶來的人口流動是造成孩子不得不經常面對不同環境的主要原因。“現在,小兩口在一個城市,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另外地區的家庭越來越多,對于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大城市來說,新移民族的‘候鳥寶寶’甚至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即使經常在同一個城市,如果父母繁忙無暇照顧孩子,‘換保姆’也是小家庭經常要遇到的問題。因此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想要擁有一個不變的生活環境越來越難。”專家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首先“接受現實”,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環境分為“物理”、“心理”:改變生活環境,對于不同的孩子影響不盡相同。但一般來說,與熟悉的人和環境分離后,孩子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去重建安全感。對于孩子來說,“環境”的改變包括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物理環境包括噪音、擁擠、空氣質量、溫度等,這些有的可控,有的不可控,家長最好能夠盡力使得物理環境相近,而心理環境更為重要。
環境改變要適度:環境的改變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刺激,適度的刺激對于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來說是有幫助的,比如,在不同的環境中,孩子會形成不同的體驗,對大腦皮層的刺激也可以更加豐富、全方位。所以,其實過節時的“走親訪友”也是件好事。一般來說,如果家長經常帶孩子到各種不同的環境,孩子就容易適應新環境,不會特別怕生。但如果這種刺激過多,孩子就會感到超負荷,從而產生生理、心理上的不適感。
親密照顧者不宜頻繁更換:對于嬰兒來說,安全感的滿足是最為重要的。家長常常以為剛出生的寶寶一無所知,可以比較容易適應新環境和新的照顧者。很多家長都覺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換換環境沒什么”,但其實不然。事實上,嬰兒的情緒感受能力在一出生就已經發展得比較完全了,有時甚至強過成年人。在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的時候,一般在一兩天內,孩子在情緒上會感覺到失落。而在環境和照顧者之間,照顧者的影響更重大。所以,即使不得已要更換物理環境,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最好還要保持一致,否則會讓孩子因失去安全感而哭鬧。
TIPS:
應對環境改變的小妙招
Tips1:保持一致——房間內部的安排和布置也影響人們的知覺和行為。換環境時,讓孩子帶著自己喜歡的玩具、用品一起睡,這對孩子有安慰作用。平時的作息時間盡量與以前接近,晚上孩子的房間不要太暗。
Tips2:坦誠告知——如果需要換保姆時,提前告知孩子是個明智之舉。尤其是和孩子處得時間較久的人,離開時應該盡量坦誠地告訴孩子事實,要采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因為讓孩子發現與自己比較親近的人不告而別,對他而言,同樣是一種傷害。
Tips3:游戲攻勢——游戲是拉近孩子與陌生人的最好的方式。盡管你非常希望孩子馬上適應新的環境、新的人,但如果孩子存在抵觸的話,就應該先讓新的照顧者成為孩子的玩伴,這樣的過渡對于孩子來說更自然。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