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養護方面的五要點,分別是關于補鈣補鋅、便秘、包蠟燭包、出牙及輔食的,專家的點評可一定要記得看哦。
補鈣補鋅的問題
現在所有的醫生都要求寶寶補鈣。但是在加拿大和美國的朋友友都說他們那里的醫生認為只要保證寶寶每天1小時的日光浴,無論母乳的寶寶還是配方奶粉的寶寶就都無需特別補鈣。
倒是一歲以后,因為歐美的果汁、甚至大米都有加鈣,所以每天牛奶喝得不夠的寶寶會需要補鈣。鈣補多了其實也不是好事,我想應該也會影響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我補鈣確實不算認真,兒子牛奶喝得不好才會想起喂兩片。
至于鈣片的選擇問題,我覺得碳酸鈣對脾胃是有副作用的。1歲以前,我選的是首兒出的乳酸鈣類沖劑鈣,一歲以后開始是選的巨能鈣。巨能鈣退市以后我就給兒子吃了一陣子迪巧(也是碳酸鈣),后來覺得對兒子脾胃還是有傷害,就改成正和羊乳鈣了。同事有推薦我用安利的鈣片的,由于對他家的傳銷方式不認同,產品也抱以懷疑態度,就沒有用。
至于補鋅,因為補鋅過量對寶寶而言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會導致根本無法逆轉的病癥,這是有醫學根據的。在國外,寶寶補鋅,一定是定期做化驗,醫生根據化驗結果調整劑量。兒子小時候也被醫生要求補鋅,我采取食補,推薦兩款補鋅食物:葵花籽、水鴨肝,既安全又有效。
[評論]
人工喂養的寶寶由于配方奶粉中強化了鈣,因此只要吃到一定量的奶粉就不用補鈣,如6個月前每天能有800ml左右的奶粉和6~12個月能吃到700ml左右的第二階段奶粉,就可以不補鈣。母乳喂養的寶寶在6個月前不用補鈣,因為6個月前鈣的需要量是根據母乳的含鈣量推薦的,但由于母乳量各不相同,部分寶寶在三個月后可以補充,6個月后,由于母乳量的減少,則應適當補充鈣。一歲后,由于奶制品進一步減少(每天不超過600ml),應補充鈣制劑直到2歲。鈣劑的種類很多,都可選用,購買時注意含鈣元素的量和性價比,碳酸鈣是一種價廉物美的鈣劑,奶是鈣的最好來源,所以,首先應保證奶量的攝入,不足的部分用少量鈣劑來補充。
鋅的補充采用食補很好,鋅主要在貝殼類的食物中,以及海產品、動物肝臟、瘦肉等動物性食物中,葵花籽并不是鋅的好來源。如果給寶寶吃的話必須弄碎,以防萬一。
補鋅能使孩子更聰明?
在數種最常見的微量元素中,父母最擔心孩子缺什么?缺鋅!易女士的兒子剛上幼兒園小班,一天下午,她去接孩子時,跟帶班的老師聊了幾句,老師說,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好像長不高,還有就是上課回答問題總比其他小朋友慢一拍。易女士聽了心里就犯嘀咕: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夠聰明呀?老師的回答很婉轉:“我看你家孩子的癥狀有一點像缺鋅,因為他比別的小朋友愛出汗,我們的保健老師說過,出汗多的孩子,鋅元素通過流汗流失的也多。缺鋅的孩子,容易有學習障礙、發育慢、長不高,你看要不要給他補點鋅?”
易女士接了兒子回家,一路如百爪撓心一般難受,上網一查,缺鋅的癥狀12條,兒子倒可能有10條相符,還猶豫啥?馬上去買了市場上最貴的補鋅劑給兒子吃,還滿懷信心地對先生說:“我就不信咱補不出一個神童來!”易女士給兒子挑選的補鋅口服液,是一個穿白大褂的老外“專家”推薦的產品,說是被4300萬歐洲兒童選擇的補鋅劑,是名副其實的“智慧補腦液”。易女士丈夫告訴她,在發達國家,科研人員是不準做廣告的,因此,這些“國外專家”一般都不可信。易女士堅持說:“先補起來總沒錯!币着空煞騽t堅持要帶孩子去做一個全面的微量元素檢測,以確定孩子是不是缺鋅,因為“我聽說對不缺鋅的孩子來說,補鋅對智力的影響微乎其微;而補多了鋅,反而可能使孩子的免疫力下降,還影響鐵元素的吸收,這不是得不償失么?”
誰說得更有道理?
單從孩子的表現癥狀上來看,缺鋅的孩子最有可能出牙慢,長蛀牙;容易口腔潰瘍;視力差,怕光;皮膚無光澤;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慢;記憶力差;多動;厭食、偏食;發育慢,長不高;免疫力差;易感冒發燒……然而光憑這些癥狀并不能判定孩子缺鋅,需要到醫院做檢查。如很多兒童出牙慢,長蛀牙,是因為缺鈣;容易口腔潰瘍是因為缺乏維生素C;視力差是因為缺維生素A;免疫力差,易感冒發燒也可能是缺鐵、缺維生素A……因此,判定微量元素是否真的缺乏,必須通過頭發檢測或血液檢測。
哪些誤區誘發孩子缺鋅
媽媽們也許會感到奇怪:現在的寶寶營養這么好,想吃啥就有啥,怎么還會缺鋅呢?營養專家不約而同地指出:太精致的、過度加工的飲食,本身就是兒童缺鋅的罪魁禍首,如小麥經過精加工,鋅含量下降92%,粗紅糖加工成精制白糖,鋅含量下降90%。專家們都認為,補鋅最關鍵是要糾正孩子偏食、挑食以及愛吃精米白面的毛病。
要補鋅,首先要保證均衡,攝入多樣化。比如動物內臟、瘦肉、魚蝦,以及貝殼類的海產品都是富鋅食物,應充分保證。另外,蛋黃、堅果類食物特別是甜杏仁和榛子,都含有豐富的鋅,應讓孩子多食。有些父母會認為動物肝臟是進行解毒的器官,所以一定帶有毒性,于是不讓孩子吃,這也影響了鋅元素的攝入。
當然,從食物中攝入足量的鋅以后,還要盡量保證多吸收,對此,柴博士建議,應多吃面包、饅頭等發酵性的主食,部分替代未發酵的米飯和面條。這是因為,米面中存在一種叫植酸的物質,它能與鋅元素結合,形成化合物,使得人體無法正常吸收食物中的鋅元素;同時,還應該增加奶制品的攝入,因為奶制品中不含植酸,又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柴博士特別建議要斷奶的孩子,在添加輔食時,舍棄粥類喂養,而改用牛奶泡面包喂孩子。
如果孩子已有缺鋅的表象,可去醫院給孩子查一查微量元素,一旦發現孩子缺鋅,不要自己去購買市場上所謂的“補鋅保健品”來吃,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按孩子的體重折算出應當服用的鋅劑的量。鋅劑不要在飯后立即服用,否則可能又被化合掉,從而失去了補充的目的。
補鈣,需補得明明白白
“你家寶寶補鈣了嗎?”
“醫生說兩歲以下的孩子都要補鈣,還要選擇含維生素D的產品,有沒有道理?”
“選擇高鈣牛奶是不是補鈣效果更好?在熱好的牛奶里加鈣粉行不行呢?”
“哪種鈣劑顆粒越細,我就選哪種,貴不貴先不論了,因為普通鈣劑只有30%的吸收率,顆粒細的寶寶吸收好。”
“市場上有400多種鈣劑,哪種適合8歲以下的孩子?”
“都說補鈣過量也不好,可究竟不好在哪里,誰知道?”
通過傾聽媽媽們的對話,我們發現,兒童補鈣方面的誤區還真不少,值得一一糾偏。
誤區一:補鈣過頭無害處
其實,嬰幼兒加服鈣劑應嚴格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補鈣過量對生長發育會造成極大危害。
·補鈣過多可使1歲以內嬰兒囟門過早閉合,頭顱不能隨著腦部發育而充分增大,一方面形成小頭畸形,另一方面限制腦部發育;
·骨頭中鈣質過多,骨骼變脆,易發生骨折;
·骨骼過早鈣化閉合,使身高受到限制;
·吃太多的鈣還會使孩子腸胃不適、食欲不振,也影響腸道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
·維生素D和鈣過量都會導致兒童高鈣血癥,血液中的鈣含量過高,孩子成年后罹患各種結石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會影響到心臟功能;
·極少數孩子長期補鈣過量,還可能患上“鬼臉綜合癥”:長著一張大嘴、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兩眼距離甚遠。這類孩子往往還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臟雜音等疾病。補鈣補成這模樣,是否令人后悔不迭?
誤區二: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好都補鈣
事實上,每個能自行咀嚼進食、能吃塊狀食物、能在太陽底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鈣。兩歲以內的小孩子,因為咀嚼和消化能力有限,食物比較單調,戶外活動也比較少,最好補充一定量的鈣劑和魚肝油。魚肝油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降低腸道內的堿性,促進鈣質在小腸內的吸收,這是確保寶寶不缺鈣的關鍵。
誤區三:補鈣劑越細越佳
基本上,這種觀念是受廣告的誤導,無論鈣粉的顆粒有多么細(甚至有些廣告上說,他們的鈣劑已經“納米化”),鈣的吸收率也只在30%到40%之間,根本不存在所謂“95%”的吸收率。吃下鈣劑后,鈣首先進入血液中,形成含鈣細胞,之后再通過復雜的變化過程穿透骨頭最外面的硬層,固定到里面的骨質中。補鈣劑的顆粒大小只是物理變化,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體對鈣的吸收率,因此貴的不一定就好。考慮到兒童的腸胃功能較弱,不要選擇堿性較強的補鈣劑,如碳酸鈣、活性鈣等。0~2歲的孩子,每天大約需要600毫克的鈣量,其中400毫克完全可以從食物中取得,因此每天需補200毫克的鈣劑。父母可通過鈣劑中的含鈣量來換算控制,葡萄糖酸鈣、鈣爾奇D、龍牡壯骨沖劑都可以。
誤區四:所有的鈣劑都需要維生素D幫忙吸收,所以要給寶寶買“二合一”鈣劑
父母應慎給孩子服用大量添加維生素D的補鈣劑,尤其是同時在服用魚肝油的寶寶。因為服用維生素D過量,會產生積蓄中毒現象,使寶寶食欲減退、反應遲鈍、心率不齊,還可能出現肝腎功能損傷。并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既缺鈣又缺維生素D,寶寶皮下脂肪內的活性物質在陽光作用下也能轉換成維生素D,這種“自我合成”是最沒有副作用的。因此,就算寶寶有缺乏維生素D的癥狀,醫生也建議間斷口服一定量的維生素D,同時多讓孩子曬太陽。之所以選擇“間斷補充”,是不想讓攝入的維生素D抑制孩子體內自身維生素D的合成。
目前,也有新生代的鈣劑,如氨基酸鈣、蘇糖酸鈣、維生素C鈣等,可以達到30%以上的吸收率,不需要維生素D的幫助,父母可為孩子選擇一些。
誤區五:牛奶加鈣,會產生“倍添效應”
“我們喝普通牛奶,我們給寶寶喝高鈣奶!边@種選奶方式對不對呢?專家們認為,以牛奶本身100mg/100ml左右的鈣含量汁,它本身已是種“高鈣飲品”,在牛奶中再添加鈣,實無必要?紤]到鈣的安全使用量,從今年初開始,上海已不再批準新的高鈣兒童營養牛奶面市。
在牛奶中添加鈣粉,也是“愛子心切”的行為誤區。因為牛奶與鈣一起服用,會產生酪化反應,不能被人體吸收。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兩餐之間給孩子服用鈣劑。
誤區六:復合鈣劑多多益善
市場上口碑響亮的鈣鎂合劑、鈣磷合劑,真的可以達到補充微量元素“雙管齊下”的作用?NO,恰恰相反,磷的攝入量過多,將與鈣化合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鈣排出體外,而鎂過量不僅影響到鈣的吸收利用,還會引起運動機能障礙。而因為食物與水源的問題,我國北方地區的寶寶攝入的磷和鎂都已超標,因此,媽媽們需小心,千萬別給寶寶服用含磷或含鎂的鈣劑。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