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所指的原則,是指對每種病要有一定的治療和護理常規;同時還要從病情出發,采取因人制宜的護理措施,因為即便是同一種病,在不同階段,不同病兒的身上,也可有不同的表現,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護理要求。因此,不能把護理原則當作死的教條來執行。
例如,麻疹病兒從發高燒到體溫下降是病情好轉的征象,但高燒突然降到35℃,或體溫雖然下降,但其它癥狀反而加重,那么這種體溫下降就反而是不良的征兆。一般說來,孩子在發高燒時,可遵醫囑服用退燒藥,但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尤其是三個月齡以內的嬰兒,應盡量少用。病兒猛松找話閿υ諤邐律仙?8。5℃時,但對過去有過抽風歷史的病兒,就得適當放寬限度。
又如,為保證病兒的營養需求,多給些富于營養的飲食是必要的,但是,當病兒出現嘔吐或腹瀉時,胃腸道需要好好休息,這時就不能再機械地去增加飲食,以免增加胃腸道的負擔,加重吐瀉。
再如,對有發燒癥狀的病兒,醫生常檢查一下白細胞是否有增高的情況,以確定是否有細菌感染或感染的程度,從而決定是否有必要應用抗菌素治療。但是,如果只是白細胞稍稍有些增高,而其他生理機能都很正常,就不必使用抗菌素。
總之,護理工作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需要因病因人而靈活掌握,而這種靈活性決不能違反科學的原則。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