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懷孕和分娩發生巨大變化的媽媽的身體,從產后復原到產前狀態的這個時期為產褥期,大約為期6周。
一、子宮的復原
-產后的子宮需要6-8周左右才能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產后子宮內的傷口和胎盤剝離后的創面,新生的子宮黏膜用3-4周的時間就能修復。
-如果子宮里有殘留的胎盤或胎膜組織,或產后子宮收縮不好,子宮復原的速度就會放慢。
-產后的子宮為了恢復原來的大小,需要更有力的回縮,所以在產后一周內媽媽會感到產后宮縮的疼痛,這種宮縮會在媽媽給孩子哺乳時更為明顯,但不會令人難以忍受。
-醫學專家認為,多與孩子肌膚接觸及哺乳是促進子宮復原的最佳刺激。
二、陰道、會陰的復原
-分娩過程中胎兒在通過陰道時,造成局部腫脹和小的撕裂,需要1周左右的時間就能恢復。
-經側切縫合的傷口,在產后1-2天會有一些疼痛,特別是在排便或排尿時,但不必擔心,它會很快愈合,4-5天后即可拆線。
-在產后24小時內開始盆底肌收縮的練習,有利于陰道的恢復。
三、分泌乳汁
-分娩后2-3天,多數產婦會感覺乳房出現脹痛,同時可以從乳頭流出或擠出外觀稀薄并發黏的乳汁,這就是富含媽媽體內抗體、富含蛋白質的初乳,應盡可能地讓孩子充分吸吮,不要因為這時媽媽的奶量不多而放棄母乳喂養。
-4-5天甚至1周后乳汁會慢慢變得白而稠,奶量也會越來越多。媽媽患病、精神抑郁、營養不良、先天乳腺發育不良等都可能影響乳汁的分泌。
-專家建議,攝取充分營養,保證充足睡眠,保持愉快情緒,增加孩子吸吮媽媽乳頭的頻率,適當地按摩乳房等將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四、惡露的變化
產褥期從陰道排出的分泌物就是惡露。觀察惡露的顏色、量和氣味可以了解子宮復原的情況。正常惡露沒有臭味,隨產褥期的延長,量越來越少。如果惡露顏色曾經變淺又變回血性惡露,可能是與疲勞過度有關,放松情緒、注意休息便會好轉。如惡露量有所增加,或有惡臭味,應及時找醫生診治。
惡露按階段可分為:血性惡露:分娩后2-4天量最多,像平時的經血,不應有血塊,如果發現有血塊排出,應馬上請醫生診治。漿液性惡露(褐色惡露):分娩后5-8天,惡露顏色變淺呈褐色,說明子宮出血減少。白色惡露:分娩2周以后,惡露呈黃白色,以后顏色越來越淺,量越來越少。
五、月經的再次來潮
有的媽媽產后一個多月就開始了月經的再次來潮,有的媽媽產后長達1年月經才遲遲來潮。一般來說,初產婦和年輕媽媽比經產婦和高齡的媽媽月經再次來潮較早,不哺乳的媽媽比哺乳的媽媽月經的再次來潮要早。因此,應該提起注意的是哺乳期的避孕問題。專家建議,月經再次來潮前,如果開始性生活,應采取避孕措施,因為排卵會比月經更早發生。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