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重癥醫學科前身為綜合ICU,成立于1996年,目前是青島市特色專科,青島市ICU質量控制中心,碩、博士研究生授權點,山東省首批危重癥專業護士培訓基地,2012年成為山東省重點專科。是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全國委員和青年委員、山東省重癥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毒理學會中毒救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青島市重癥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科室曾獲得國家、省...
展開>>
介紹:
重癥醫學科前身為綜合ICU,成立于1996年,目前是青島市特色專科,青島市ICU質量控制中心,碩、博士研究生授權點,山東省首批危重癥專業護士培訓基地,2012年成為山東省重點專科。是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全國委員和青年委員、山東省重癥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毒理學會中毒救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青島市重癥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科室曾獲得國家、省、市級“巾幗文明崗”,山東省總工會“工人先鋒崗”,青島市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及醫院“十佳科室”等榮譽稱號。科室擁有多種高智能呼吸機、多功能床旁監測儀、床旁血氣檢測儀、纖維支氣管鏡、降溫儀、床旁血液凈化機等先進設備。在省內率先常規開展微創氣管切開、床邊纖支鏡檢查、Swan-Ganz導管放置、BIS腦電監測、床邊持續血液凈化治療、血漿置換、各種肺保護性通氣等技術。年收治危重病人1100余人次,主要收治對象為嚴重感染、嚴重創傷、各類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外科大手術后以及重癥胰腺炎等各類危重病人。在重癥胰腺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肝臟移植、嚴重創傷、各種中毒、抗凝血治療、MODS救治等方面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科室承擔“危重病醫學”、“外科學”、“診斷學”等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接受來自省內外進修培訓以及本科生、研究生的臨床教學工作。每年舉辦“重癥與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進展”的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承擔膠東半島疑難危重病人的會診救治任務并享有很高的聲譽,為本地區疑難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心。科室有一支朝氣蓬勃、團結向上、技術過硬的護理團隊,創建了省級“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2012年度在全國女職工崗位創新技能大賽護理項目山東賽區選拔賽中榮獲“山東省衛生系統護士崗位創新技能大賽金獎”。重癥醫學科市南病區介紹重癥醫學是現代醫學的一門新興學科,是醫學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我院重癥醫學科前身為綜合ICU,成立于1996年,現下設內科ICU和外科ICU,由最初簡陋的普通病房擴大到具有10萬級的層流病房,共35張床位,二期即將增加開放床位12張。目前是青島市特色專科,青島市ICU質量控制中心,碩、博士研究生授權點,山東省首批危重癥專業護士培訓基地,2012年成為山東省重點專科。是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全國委員和青年委員、山東省重癥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毒理學會中毒救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青島市重癥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所在單位。科室曾獲得國家、省、市級“巾幗文明崗”,山東省總工會“工人先鋒崗”,青島市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及醫院“十佳科室”等榮譽稱號。科室共有醫務人員100余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4人,博士4人,碩士19人,2人為碩士研究生導師。聘請了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邱海波教授為首席醫學專家。學科帶頭人孫運波現任青大附院副院長、重癥醫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師學會危重癥專科分會全國常務委員,山東省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從事急、危重癥救治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工作30年。擅長各種感染性疾病,創傷休克復蘇的救治。在機械通氣、血液凈化等生命支持技術有較高的造詣。科室內有多人到國外、國內知名醫院進修學習,是一支知識全面,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團隊,形成了以首席專家為顧問,本院專家全程把關,中青年技術骨干臨床一線具體負責的醫療模式。科室擁有多種高智能呼吸機,床旁血液凈化機、多功能床旁監測儀、中央監控站,床旁血氣檢測儀、纖維支氣管鏡、電動降溫毯,體外起搏及除顫儀,微量注射泵等先進設備。在省內率先常規開展微創氣管切開、床邊纖支鏡檢查、Swan-Ganz導管放置、BIS腦電監測、床邊持續血液凈化治療、血漿置換、各種肺保護性通氣等技術。年收治危重病人1300余人次,主要收治對象為嚴重感染、嚴重創傷、各類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外科大手術后以及重癥胰腺炎等各類危重病人。在重癥胰腺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肝臟移植、嚴重創傷、各種中毒、抗凝血治療、MODS救治等方面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科室承擔“危重病醫學”、“外科學”、“診斷學”等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接受來自省內外進修培訓以及本科生、研究生的臨床教學工作。每年舉辦“重癥與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進展”的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承擔膠東半島疑難危重病人的會診救治任務并享有很高的聲譽,為本地區疑難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心。科室有一支朝氣蓬勃、團結向上、技術過硬的護理團隊,創建了省級“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2012年度在全國女職工崗位創新技能大賽護理項目山東賽區選拔賽中榮獲“山東省衛生系統護士崗位創新技能大賽金獎”。人員組成主任醫師:孫運波,李連弟副主任醫師:于幫旭,方巍,蘇媛,李堃主治醫師:董澤華,燕曉雯,王素華,王慧敏,谷傳凱主管護師:姜文彬,李萍,孫曉燕,林輝,林靜,李輝,董雪芹,楊芳芳護師:馬媛,劉蓓蓓,許福春,王立,孫松松,袁翠玉,金成彥,王雯雯重癥醫學科嶗山病區介紹歷史回眸2007年1月,我院并購青島萬杰醫院,原江蘇路院區的部分醫護技以及后勤人員來到新的院區,組建了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東區。2007年1月27日,隨著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東院區的開診,東區重癥醫學科正式建科。設床位8張,醫師4人,護士8人,開診后科主任護士長參照本部ICU的規章制度,制訂了本科室的規章制度,并逐漸完善,同時組織大家認真學習落實,嚴格執行。科主任護士長帶領大家從基礎醫療和基礎護理開始訓練,利用晨交班、醫療護理查房以及業務學習時間,補充危重病醫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危重病人的護理知識,使醫療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在較短的時間內有了較大提高,承擔起危重病人的醫療和護理工作。東區重癥醫學科成立以來,嚴抓醫務人員“三基”“三嚴”訓練,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并涌現出一批業務能手,在醫院組織的四屆青年醫護人員臨床技能比賽中共奪得一等獎6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科室獲得該比賽的優秀組織獎。科主任親自抓醫療質量,嚴格規范用藥,合理使用抗生素,計算每個病人的藥品比例,并及時總結調整用藥情況,使科室每個月的藥品比例均低于規定指標。2009年榮獲醫院頒發的“醫療質量管理優勝獎”和“優秀病歷獎”。東區重癥醫學科護理隊伍也多次獲國家級、省市級優秀稱號。2007年獲全國“巾幗文明崗”、“溫馨病房”稱號。2009年護理組獲得“院護理服務示范病房”、“院護理優勝獎”。同時,東區重癥醫學科也是全省ICU專科護士培訓基地,至今共培訓了6批全省各地ICU專科護士100余名,在每次培訓結束的總結會上,我們嚴格的管理和嚴謹的帶教以及各方面周到的安排得到了學員的一致好評,認為我們是最好的培訓基地。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東區重癥醫學科積極配合醫院工作,出色完成救治任務。2009年面對甲型H1N1流感重癥肺炎病人的急劇增多,我科按照醫院的統一部署,迅速將ICU轉成為甲流重癥肺炎監護病房。全體醫護人員克服種種困難,不計個人得失,冒著被傳染的危險,積極投入到重癥肺炎病人的救治當中。在1個多月的時間里,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護理下,病人大多痊愈出院。我們的努力也感動了病人和病人家屬,病人出院后還給我們送來了感謝信和錦旗。我們配合醫院出色完成了這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救治任務,受到領導的好評,科主任因此獲得了醫院頒發的“醫療救治特別貢獻獎”。在2013年11.22黃島爆炸事故中,我科多名醫師、護士積極參與傷員的救治工作,圓滿完成了醫院交給的任務。自建科以來,東區重癥醫學科全體醫護人員本著“愛、馨、仁”這一服務理念,與死亡之神抗爭,受到患者和家屬的一致好評。人才梯隊2007年1月27日我院東區開業之際也是東區重癥醫學科成立之時。隨著東區的發展,科室也在不斷壯大。現有醫師7人,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5人,住院醫師1人,均為碩士研究生畢業,其中讀在職博士3人。護士33人,主管護師6人,護師16人,護士11人,其中碩士學歷2人。東區重癥醫學科儀器設備價值500余萬元,包括多功能心電監護儀13臺,中央監控站1個,智能化呼吸機12臺,起搏及除顫儀1臺,心電圖機1臺,床旁血液凈化儀1臺,纖維支氣管鏡1臺,血氣分析儀1臺,電動降溫毯3臺,抗血栓壓力泵3臺,微量注射泵20臺。開放床位14張,年均收治病人900余人次,危重病人搶救在80%以上,居省內先進水平。東區ICU承擔著大多數全麻手術病人的術后恢復以及所有科室急危重癥病人的治療。人員構成主任醫師:山峰科主任助理:單亮主治醫師:董海孫強宋暖楊冰心住院醫師:李翠萍趙婉君護士長:杜春艷副護士長:屈利娟主管護師:荊偉麗,于寧寧,劉蔚。宋德峰臨床技術東區重癥醫學科收治的急危重癥范圍包括嚴重感染、各種原因導致的休克、各種原因導致的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重型復合性創傷、嚴重顱腦外傷和腦血管意外,心肺復蘇術后、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重癥急性胰腺炎、嚴重的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以及各種中毒等,科室通過嚴密的生命體征及生理指標監測,科學的臟器功能支持,有效地抗感染治療及糾治機體內環境紊亂,強化護理工作,不僅縮短了病人ICU住院日,而且搶救明顯提高,科室連續多年榮獲醫院重大搶救獎。東區重癥醫學科是山東省ICU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其“愛、馨、仁”服務品牌榮獲“青島市優質服務品牌”,護理組榮獲“山東省優質護理服務品牌”。東區重癥醫學科全體醫護人員正不斷學習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全面提高對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決心將重癥醫學科打造成危重病人“生命的綠洲”。科研成果山峰東區重癥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每年承擔青島大學醫學院本科生的教學任務。發表論文十余篇,主編著作1部,參編著作3部。課題鑒定1項,達國際先進水平;以第二位次鑒定市科技局課題一項,達國際先進水平。科主任助理單亮目前承擔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山東省衛生廳資助項目1項、中華醫學會臨床科研基金項目1項,青大附院青年基金項目1項;發表SCI論文3篇,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等核心期刊10余篇,參編專業書籍4部。常見病介紹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又稱為多系統器官功能衰竭(MSOF)或稱多器官衰竭(MOF),是指在嚴重感染、創傷或大手術等急性疾病過程中,同時或相繼并發一個以上系統或(和)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礙或衰竭,一般肺先受累,次為腎、肝、心血管、中樞系統、胃腸、免疫系統和凝血系統功能障礙。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發病的特點是繼發性、順序性、和進行性。盡管MODS的臨床表現很復雜,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器官受累的范圍及損傷是由一次打擊還是多次打擊所致。MODS臨床表現的個體差異很大,一般情況下,MODS病程大約為14~21天,并經歷4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典型的臨床特征,且發展速度極快,患者可能死于MODS的任何一個階段。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一旦發生不易控制,而且死亡率相當高。當有三個系統或器官功能損害時死亡率可高達80%,因此預防更顯得重要,預防措施主要著重以下幾點:1、在處理各種急癥時應有整體觀念,盡早做到全面的診斷和處理。(1)依據嚴重創傷、感染、大手術等致病因素的分析。(2)臨床表現有的器官功能障礙臨床表現比較明顯,如心、肺、腎、腦功能障礙。而有的臨床表現不明顯,如肝、胃腸和凝血系統。(3)輔助檢查利用有關化驗或監測,對發現多器官功能障礙甚為重要,尤其臨床癥狀在早期不明顯的病癥更為重要。如測尿的比重、血肌酐可以顯示腎功能,測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可顯示凝血功能等。2、特別中樞循環和呼吸的改變,盡早發現和處理低血容量,組織低灌流和缺氧,要注意時間性,從現場急救即重視,而且貫穿在整個治療過程。3、防治感染是預防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重要措施。包括原發病即嚴重感染的治療,其中有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必要的手術引流:同時也包括某些嚴重創傷、大手術的兵法感染的防治。4、盡可能改善全身情況如營養狀況,水電解質的平衡等。5、及早發現和治療首先發生的器官功能衰竭,阻斷其病理的連鎖反應,防止多系統器官功能受損。膿毒癥膿毒癥(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臨床上證實有細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雖然膿毒癥是由感染引起,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