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東莞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內科,成立于1987年,經過32年的不懈努力,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廣東省臨床重點學科及東莞市臨床重點專科,應學科發展需要,2018年更名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科室已經發展成為具有呼吸專科門診、紅樓病區(66張床)及普濟病區(60張床)、呼吸重癥監護病房(RICU15張床)、睡眠監測病房、氣管鏡室和肺功能、呼...
展開>>
介紹:
東莞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內科,成立于1987年,經過32年的不懈努力,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廣東省臨床重點學科及東莞市臨床重點專科,應學科發展需要,2018年更名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科室已經發展成為具有呼吸專科門診、紅樓病區(66張床)及普濟病區(60張床)、呼吸重癥監護病房(RICU15張床)、睡眠監測病房、氣管鏡室和肺功能、呼吸科實驗室、無創治療中心、呼吸康復中心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科室。科室先后獲得“廣東省抗擊非典先進集體”、“東莞市模范集體獎”等榮譽稱號,多次獲院內先進科室稱號。2012、2013年相繼被評為省、市“臨床重點專科”,是呼吸內科住院醫師規培基地、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是衛生部認證的“慢性氣道性疾病培訓基地”中華醫學會全國肺栓塞與肺血管病協作組成員單位,多項技術填補了東莞市呼吸內科領域技術空白。科室學科力量雄厚,人員結構合理,獨居東莞市呼吸界的領先學術地位。目前,科室擁有醫護人員74人,其中正副主任醫師13人,博士1人,碩士研究生13人。年住院患者2300余人次,年門診量2.6萬余人次。科室醫療設備先進,目前擁有日本OLMPUS電子支氣管鏡、超聲支氣管鏡、內科胸腔鏡、電外科工作站等設施;進口有創、無創呼吸機10余臺,體描肺功能儀、多導睡眠檢測儀等先進的醫療設備,為常規呼吸疾病診療及呼吸危重病人搶救提供了安全保障。2014年6月,科室創建了東莞首家呼吸治療中心,包括:呼吸實驗室、鼾癥中心、無創治療中心、康復宣教中心。2016年,科室與中日友好醫院建立了學科發展“醫聯體”。2018年6月,作為牽頭單位發起由三十八家醫院組建的“東莞市呼吸專科聯盟”,推動整體醫學精準化的診治。2019年,在中國呼吸學科發展大會上,第三批全國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規范化建設項目評估檢查結果公布,被認定為PCCM達標單位、肺功能單修基地,成為東莞市首家評審認定肺功能單修基地。科室重視醫教研協同發展。以多中心研究單位參與了國家十二五、十三五及省級課題,現行研究市重點、市一般課題18項,獲得東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在省級以上學術期刊發表專業論文80余篇。近五年來舉辦了多起國家級、省級繼教學術會議和省級大型學術會議。科室重視基層技術幫扶帶動與學術交流,深入鎮級、社區醫院舉辦全市“呼吸系統疾病規范化診治學習班”“機械通氣臨床應用新進展學習班”“肺功能臨床應用學習班”“肺栓塞規范診治及院內VTE防控學習班”“肺間質疾病診治進展學習班”,受到普遍好評。科室重視健康宣教與公益活動。在“世界哮喘日”“世界睡眠日”“世界COPD日”開展全市的義診及宣教,通過“中國紅圍巾項目”“哮喘慢阻肺學院直通車”等活動提高全市醫務人員規范診治疾病的能力。科室每周舉辦一次健康教育活動,練習呼吸健康操。多年來通過開展義診咨詢、健康宣教、科普講座、宣傳手冊發放等活動,充分利用宣傳欄、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提高了市民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認知和公眾健康教育水平。此外,通過與電視臺等媒體單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就防控呼吸系統疾病、睡眠呼吸障礙性疾病、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病等健康主題做了多期節目,共同營造了人人為健康的平臺,為東莞市民健康服務保駕護航。科室積極踐行“一體化”的醫療模式,重點涵蓋四大領域:呼吸系統慢性疾病的規范治療、呼吸危重癥、肺血管性疾病、呼吸介入治療,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為東莞市呼吸研究所的建立搭建平臺,向廣東省高水平專科建設進發。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設八個亞學科組:慢性氣道疾病學組、肺功能、哮喘學組、呼吸危重癥學組、睡眠障礙疾病學組、感染胸膜疾病學組、呼吸介入治療學組、肺間質疾病學組、肺血管疾病學組。經過10余年的發展,在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合并ARDS、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各種疾病所致呼吸危重癥、肺血栓栓塞性疾病、肺間質性疾病(免疫相關性肺疾病)、胸膜疾病、發熱的鑒別等眾多領域的診療水平居東莞首位、省內前列。特色診療技術:呼吸危重癥監護:自建科以來,科室一直積極開展危重癥呼吸支持技術,從開始在普通病房機械通氣到逐漸建立相對獨立單元的呼吸危重癥監護病房(RICU)。通過多年的努力,科室的呼吸重癥監護室已具備相當規模,有效提高了呼吸危重癥疾病的搶救成功率,特別是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合并ARDS、COPD并Ⅱ型呼衰、重癥致死性哮喘、心腦血管疾病合并肺感染膿毒癥的救治、間質肺纖維化急性呼衰糾正持續性低氧血癥的救治等,搶救成功率高,降低了呼吸危重癥患者的死亡率,同時接受各市級、鎮級醫院轉診的危重患者,在東莞地區發揮龍頭引領的地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好。支氣管鏡介入治療:近年來,呼吸內鏡介入技術日新月異,飛速發展,通過支氣管鏡檢查,能夠取得病原學、細胞學或病理學證據,對診斷起到至關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該技術也在多種肺部疾病的診療上得到了廣泛應用。科室開展了應用支氣管鏡對肺癌、肺不張、間質性肺病、支氣管肺結核的活檢術,異物鉗取術,經鼻氣管插管術,肺泡灌洗術,縱隔淋巴結活檢術,氣道狹窄球囊擴張術,二氧化氮冷凍術,支架植入術,氬氣刀電切術,高頻電切術,腫物電圈套扎術,經纖維支氣管鏡局部注射,超聲支氣管鏡引導下縱隔淋巴結活檢術,內科胸腔鏡+胸膜活檢術等一系列呼吸介入治療,診治患者100余例,尤其在最近2年發展迅速,獨居東莞領先地位,呼吸介入治療技術堪比省內先進水平。肺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精準化治療:近年來科室對肺栓塞的診治達國內先進水平,越來越多的病患得到正確的診治和跟蹤,減少了栓塞性肺高壓的產生,進一步減少了誤診誤治率和致殘率。依托我科室作為十二五、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肺血栓栓塞癥診斷規范及應用方案的精準化研究”的分中心,積極開展高危患者靜脈溶栓治療,由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導建立了急性肺栓塞溶栓綠色通道,對孕產婦、腫瘤、骨折、免疫風濕疾病合并肺栓塞持續優化治療流程,挽救了許多高危患者的生命,提高了生活質量,顯著減少了致殘率和CHEPH發生。同時,以序貫抗凝的流程,年病人數100例以上,在省內優先開展院內VTE防控,減少了相關學科并發的肺栓塞的風險。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研究:致力于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研究,完成相對標準化的睡眠呼吸監測工作(包括睡眠呼吸患者的病例檔案建立及維護,睡眠室原始數據的維護、匯總及分析)和呼吸支持治療。呼吸治療中心:呼吸治療中心集肺功能、呼吸實驗室、無創治療、鼾癥中心(睡眠障礙診療體驗室)、肺功能康復室為一體,無創支持技術具有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二氧化碳潴留的意義,經過幾年的臨床實踐,使很多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得到了糾正。常規開展了誘導痰檢查、呼出氣一氧化氮檢測,了解患者氣道炎癥及治療轉歸。對診斷為睡眠呼吸暫停的患者實施CPAP體驗,使這部分患者接受規范化治療,增加了依從性,減少心腦腎的并發癥。呼吸支持技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癥支氣管哮喘、重癥肺炎合并ARDS都需要呼吸支持技術幫助患者度過危險期,科室在該領域臨床救治經驗豐富,有專門在北京呼吸研究所、邵逸夫醫院進修學習的呼吸治療師4名,呼吸機有專項管理,撤機有評估,并且加強無創呼吸機的序貫治療,使呼吸衰竭的搶球成功率大大提高。每年搶救病例在800余例,成功率在95%以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