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北京積水潭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門診病房、RICU統一管理的獨立臨床科室,為北京大學醫學部碩士生培養點、住院醫師一階段、二階段以及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為國家藥物臨床實驗基地。承擔北京大學醫學部五年制、八年制本博連讀醫學生、護生及北醫夜大醫學生的教學任務。科室由新街口及回龍觀兩院區組成,共設有床位57張,其中呼吸普通床...
展開>>
介紹:
北京積水潭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門診病房、RICU統一管理的獨立臨床科室,為北京大學醫學部碩士生培養點、住院醫師一階段、二階段以及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為國家藥物臨床實驗基地。承擔北京大學醫學部五年制、八年制本博連讀醫學生、護生及北醫夜大醫學生的教學任務。科室由新街口及回龍觀兩院區組成,共設有床位57張,其中呼吸普通床位48張,呼吸重癥監護床位(RICU)9張。兩院區分別設有呼吸功能檢查室、睡眠呼吸監測室,并設有呼吸數字化內鏡中心,其中包括氣管鏡室,內科胸腔鏡室及麻醉恢復室。現有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5人,主治醫師8人,住院醫師4人,副主任技師1人,主管技師2人,各級護理人員47人。其中醫學博士7人,醫學碩士4人,在讀博士2人。年收治病人1800余人次,年門診量四萬余人次。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擁有高素質多層次人才梯隊,具有全新的管理理念及人文化服務模式,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及強烈的愛傷觀念。可診治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在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支氣管哮喘、間質性肺疾病、肺部及胸膜腫瘤、睡眠呼吸障礙等疾病的診治上形成了成熟的診療策略和有效的治療方法。對各種呼吸疑難雜癥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是在呼吸危重癥領域,具備先進的監護搶救設備及訓練有素的醫護隊伍,具有系統、熟練、快速、正規的搶救支持技術及呼吸道管理方法。在兩院區分別設有呼吸重癥監護病房(RICU),配有多臺無創、有創多參數監護儀、多種無創、有創呼吸機、數字化輸液裝置、脈搏指示持續心輸出量血流動力學監測(PICCO),及血氣分析等各種儀器和搶救設備。可進行床旁持續動靜脈血濾和透析、床旁超聲及經皮氣管切開等操作技術,使科室在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創傷、燒傷所致急性肺損傷及肺栓塞等危重癥救治中具有很高的搶救成功率。科室兩院區分別設有呼吸內鏡室。基于熒光電子支氣管鏡、超聲支氣管鏡、氣管插管鏡、纖維喉鏡、內科胸腔鏡等先進診治設備,開展了經支氣管鏡淋巴結針吸活檢(TBNA)、透壁肺活檢(TBLB)、肺泡灌洗(BALF)等技術,有助于早期發現肺部腫瘤及進行肺部疾病的鑒別診斷,并開展了全肺灌洗技術、支氣管鏡下氬氣刀及凍融凍切技術,可進行鏡下腫瘤消融治療、內鏡支架植入技術及其他四級內鏡技術。此外,為了減輕患者操作中的痛苦,開展了無痛電子支氣管鏡檢查,為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內科胸腔鏡的臨床應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胸膜病變的確診率。科室還開展了經CT或超聲引導下肺活檢穿刺技術,對周邊肺部陰影的確診提供了臨床依據。科室兩院區分別設有呼吸功能檢查室,備有靜態、動態(運動)、脈沖震蕩肺功能檢查儀,可進行氣道激發、擴張及運動心肺功能檢查,具備營養代謝測試系統,為患者提供合理的營養方案,為康復措施提供準確可靠的理論依據。科室兩院區分別設有睡眠呼吸監測室,共計床位4張,擁有多臺床旁及遙測睡眠呼吸監測儀,可進行睡眠呼吸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有效治療了鼾癥,也就從源頭上控制了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等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根據醫院特點,我們在圍手術期睡眠呼吸疾病的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大大降低了這部分病人圍手術期的風險,提高了手術成功率。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曾獲北京市科技成果獎二項,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二項,完成藥物臨床試驗近20項,獲中華醫學會優秀論文獎五次,編寫及參與編寫著作六部。在國內外醫學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在國內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特色門診哮喘門診:科室堅持開展哮喘門診二十余年,由專門從事哮喘研究的專家應診。對哮喘病人進行規范化診治管理及健康教育。建立管理擋案,定期肺功能監測,注重個體化階梯治療,指導合理用藥。定期舉辦哮喘健康大課堂,進行哮喘自我管理系列知識講座,多年來形成了良好的管理體系。使在醫院就診的哮喘病人急性發作及住院率明顯降低,大大減輕了病人的痛苦、誤工及醫療花費,使患者得以健康的生活。咳嗽門診:慢性咳嗽是嚴重影響人們工作和生活的臨床常見病。特別是其頑固遷延以及容易誤診誤治的特性給臨床診治帶來了諸多困難。多年來科室在此領域嘗試了大量研究,通過先進的診療手段及時地甄別出引起慢性咳嗽的各種良惡性病因,并采用規范的診斷流程及多項綜合治療措施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緩解了病人的痛苦。睡眠呼吸障礙門診:很多打呼嚕的人都會出現睡眠呼吸暫停,發生呼吸及睡眠節律紊亂,而且人們大都沒有意識到打呼嚕可以出現心理、智能、行為異常,且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卒中等嚴重病癥的源頭性疾病。對這一危害人類健康的殺手,科室開展了這一特色門診,對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進行規范化多科室聯合診治,定期舉辦睡眠知識講座,進行疾病的全程管理和隨訪。戒煙門診:吸煙造成的健康損害具有長期滯后性的特點,不是開始吸煙就得病,而是要經過數年甚至更長時間潛伏期才出現各種吸煙相關的疾病。如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腦血管疾病以及肺癌為首的多器官系統的癌癥。煙草依賴是一種慢性疾病。僅憑毅力戒煙一般成功率僅為3%左右,藥物治療及醫生的幫助可增加戒煙成功率,使您在戒煙路上少走彎路!戒煙者與繼續吸煙者相比,生命中會更少的出現伴隨疾病和殘疾。科室戒煙門診會幫助您進行包括藥物、行為干預和心理治療在內的綜合治療。科室基本情況(一)科室發展沿革1956年建院時她只是內科的專業組,姚天樵、朱惠娟、王宗瑩、李國忠、王丹琪等老一輩專家分別擔任過呼吸組組長及亞科主任,丁惠元、劉玉煥、任曉妹、李月玲等擔任護士長,以其優良的學術氛圍及正規的臨床實力使呼吸科成為重點教學科室,享有很好的社會聲譽及業內影響力。80年代醫院首次購進了第一批有創及無創呼吸機,在王丹琪主任的帶領下,開始了呼吸衰竭、急性肺損傷、多臟器衰竭等危重癥的救治工作。并率領哮喘學組開始了哮喘免疫學研究,發表了多篇頗有建樹的論文,1989年創建了哮喘門診。同期,楊福蔭主任率先開展了纖維支氣管鏡技術,進行肺泡灌洗(BALF)及TBLB檢查,成立了呼吸內鏡室。90年代初,李國忠主任為首的數名急診科醫生合并入呼吸組中,攜手成立了呼吸亞科,床位33張。由李國忠、王丹琪主任擔任科主任,使呼吸科進一步壯大。特別加強了抗感染領域的臨床及研究,榮獲了許多獎項。1995年正式開展了肺功能檢查,為呼吸系統病人的診治及全院手術科室提供了技術支持與保障。1997年夏國光主任接任了呼吸亞科主任,陳雅芳任護士長,醫教研水平進一步得到了發展。1999年,RICU病房正式成立,大大提高了危重癥搶救成功率及醫院的整體水平。醫院加入了全國肺栓塞協作組及細菌耐藥監測網,完成了系列科學研究。2001年獲批了北京大學醫學部碩士生培養點。2003年抗擊SARS,科室快速組建隔離病房、轉戰定點402醫院,1名醫生和4名護士先后感染了SARS,但呼吸科人沒有畏懼,取得了優秀的戰績。2005年1月,呼吸科正式獨立。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門診—病房—RICU一體化管理的獨立臨床科室。同年,呼吸科被批準為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并成立了睡眠呼吸障礙診治中心及鼾癥門診。2006年獲批住院醫師一階段培訓基地,2007年獲批住院醫師二階段培訓基地,次年獲批全科醫師培訓基地。2013年1月回龍觀院區開診,呼吸科正式更名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科室由新街口及回龍觀兩院區組成,共設有床位57張,其中呼吸普通床位48張,呼吸重癥監護床位(RICU)9張。兩院區分別設有呼吸功能檢查室、睡眠呼吸監測室,建立了呼吸數字化內鏡中心,包括氣管鏡室,內科胸腔鏡室及麻醉恢復室。2013年底,戴麗、張運劍接任了呼吸科主任,帶領科室繼續發揚光大。同年,通過了四級呼吸內鏡診療技術的審核。如今的呼吸科已是年門診量達六萬人次、年收治病人2000余人次的臨床大科。(二)設備配置配有負壓監護病房及隔離病房。兩院區分別配有多臺功能先進的無創、有創多參數監護設備及呼吸機、翻身床、數字化輸液裝置、血流動力學監測(PICCO)、超聲儀、床旁血濾機及血氣分析儀等各種搶救設備。呼吸內鏡中心配有熒光電子支氣管鏡、超聲支氣管鏡、氣管插管鏡、硬質支氣管鏡、纖維喉鏡、內科胸腔鏡等。肺功能檢查備有靜態、動態(運動)、脈沖震蕩肺功能儀、氣道反應測定儀、呼出氣一氧化氮測定儀(FENO)及營養代謝車。多臺床旁及遙測睡眠呼吸監測儀。(三)專業技術1、業務:可診治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疑難病,在感染性疾病、慢阻肺、支氣管哮喘、慢性咳嗽、間質性肺疾病、肺癌、胸膜病變及睡眠呼吸障礙等疾病的診治上形成了成熟的診療策略和有效的治療方法。特別是在呼吸危重癥領域,具有系統、熟練、快速、正規的搶救支持技術及呼吸道管理方法。可行床旁持續動靜脈血濾和透析、床旁超聲、血流動力學監測、經皮氣管切開及經CT或超聲引導下肺穿刺活檢等操作技術,在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創傷、燒傷所致急性肺損傷及肺栓塞等危重癥救治中具有很高搶救成功率。可行超聲支氣管鏡(EBAS)、經支氣管鏡淋巴結針吸活檢(TBNA)、透壁肺活檢(TBLB)、肺泡灌洗(BALF)、無痛電子支氣管鏡、內科胸腔鏡、支氣管鏡下氬氣刀及凍融凍切等鏡下腫瘤消融、鉗取異物、氣管內支架植入技術。可進行氣道激發、擴張、氣道炎癥(FENO)及運動心肺功能檢查,還可進行痰嗜酸細胞檢測,具備營養代謝測試系統,可為患者提供合理的營養方案,為康復措施提供準確可靠的理論依據。可行睡眠呼吸疾病的監測、診斷與治療。2、人才梯隊:現有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5名,主治醫師8名,住院醫師6名,副主任技師1名,主管技師2名,各級護理人員47名。其中醫學博士8名;醫學碩士7名,其中在讀博士2名。(四)科研教學與學術交流1、科研: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曾獲北京市科技成果獎兩項,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多人在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北京醫學會、北京醫師協會等各專業分會、學組擔任委員。2、專著、論文:獲中華醫學會優秀論文獎五次,主編及參與編寫著作八部。翻譯《奈特繪圖版醫學全集(呼吸系統)》一書。在國內外醫學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包括SCI論文)。多名醫師擔任多種專業學術期刊編委及通訊編委。3、教學:作為北京大學醫學部碩士生培養點,承擔北京大學醫學部五年制、八年制本碩博醫學生、研究生、護生及北醫夜大醫學生的授課、教學實習工作,承擔醫學英語授課、PBL、CPL教學任務。作為住院醫師一階段、二階段以及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承擔著各級住院醫師的輪轉、進修教學任務。4、學術交流: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參與并主辦多場院內外各類專業學術會議,牽頭舉辦十余屆呼吸-胸外-放射-病理聯合讀片會。5、人才培養:重視人才梯隊建設,加強在讀博士的培養,鼓勵國內外進修學習。如綦穎醫師赴瑞士巴塞爾大學學習、李天水醫師赴美國哈佛醫學院CEM醫學中心做訪問學者等。(五)應急救援事件不僅是2003年的SARS爆發,面對隨后而來的禽流感、甲流等疾病,呼吸科始終站在阻擊傳染病的最前列。各類應急救援、志愿者工作,都少不了呼吸科人,楊福蔭、趙斌主任赴西藏醫療隊,戴麗主任隨中國援非醫療隊在幾內亞工作兩年,劉法永主任赴大興基層醫院援建一年。(六)主要榮譽1、國家級集體:呼吸科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在2003年抗擊“非典”醫療工作中,科室獲得先進集體榮譽。個人:2007-5夏國光主任醫師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省部級集體:科室榮獲北京市科技成果獎兩項。1998年獲北京市衛生局技術改進二等獎;1999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個人:多人多次榮獲市級優秀教師獎,如:1990年夏國光主任醫師榮獲北京市優秀青年臨床醫師二等獎;在2003年抗擊“非典”醫療工作中,夏國光主任醫師及戴麗主任醫師獲得北京市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3-8夏國光主任醫師榮獲北京市統戰系統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個人榮譽;2004-5夏國光主任醫師榮獲“首都勞動獎章”;2005-8夏國光主任醫師榮獲北京市“巾幗十杰”。3、廳局級2003年夏國光主任醫師擔任西城區第十三屆人大代表;2008年夏國光主任醫師榮獲西城區衛生系統十佳醫師。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