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是國內較早以“心臟中心”模式建立的現代心血管病醫學中心。臨床綜合實力及學術影響力位居北京三甲綜合醫院前列。獲批為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臨床專科及國家心血管臨床藥理實驗研究基地,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冠心病專科于1995年在國內較早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綠色通道”,是最早開展急診PCI的中心之一,持續保持急診...
展開>>
介紹: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是國內較早以“心臟中心”模式建立的現代心血管病醫學中心。臨床綜合實力及學術影響力位居北京三甲綜合醫院前列。獲批為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臨床專科及國家心血管臨床藥理實驗研究基地,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冠心病專科于1995年在國內較早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綠色通道”,是最早開展急診PCI的中心之一,持續保持急診PCI數量和質量全國前列。較早在國內開展內外科聯合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綠色雙通道”治療的新模式。在“急性冠脈綜合征”再灌注領域開展多項新技術,在國內具有較強優勢。心外科已累計完成冠脈搭橋手術近萬例,擅長危急重癥冠脈搭橋及微創搭橋。積極開展全腔鏡下心臟瓣膜成形術及瓣膜置換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的內膜剝脫術治療。近年來開展了心血管的復合技術,以微創復合手術為特色,在國內具有較強優勢。心臟重癥專科在心血管危急重癥救治、合并臟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療方面在國內具有較強優勢,顯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血管危重患者病亡率。CCU及心衰中心在全國有較高的知名度。心律失常專科目前年手術規模位居北京市三甲綜合醫院前列,尤其在房顫的個體化治療和以傳導系統起搏為代表的生理性起搏這兩個領域在國內具有較大的學術影響力。近年來在難治性房顫的內外科復合手術治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手術規模及質量均在國內具有較強優勢。高血壓專科獲批北京市高血壓重點實驗室,在高血壓病因、發病機制等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發表高影響力學術論文及國家級科研立項位于北京市三甲綜合醫院前列。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及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等科技獎勵。對我國尤其是北京地區高血壓病的研究、診治與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護理團隊承擔首都醫科大學護理本科生、研究生的臨床帶教工作,為中華護理學會和北京護理學會的心血管專科基地、ICU專科基地,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肺康復護理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心臟中心目前已擁有國內較高水平的學科發展平臺:國家心血管病重點學科、國家心血管病重點專科、國家心血管臨床藥理實驗研究基地、北京市高血壓病研究重點實驗室,國家衛健委心血管介入治療技術培訓基地(冠心病介入、心律失常和起搏器植入培訓基地),中國胸痛中心示范基地.還擁有中國醫師協會首批冠狀動脈搭橋培訓基地,中國心衰中心示范單位,中國房顫中心示范單位,全國心血管病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北京市心臟微創診療中心等。首都醫科大學心臟內科、心臟外科學委的副主任所在單位,首都醫科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心臟中心致力于不斷提高醫療救治能力,加強學術學科體系建設內涵,踔厲奮進,砥礪前行,擘畫心臟中心新局面。在深化醫療改革的新形勢下,以患者利益為根本,提高服務質量,以先進技術和精準的治療策略,更好地為人民健康謀福祉。科室特色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目前由如下亞專科構成:冠心病介入學組、心臟電生理學組、高血壓病學組、心臟外科、冠心病重癥監護(CCU)學組、心衰專業學組、雙心醫學及心臟超聲醫學科等。各專業學科都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積極探索,發揮所長,取得穩步的學科發展,在國內外占有一定的學術地位,提高了全面為病患服務的本領。體現著心臟中心的文化:“掌握先進的技術,提供滿意的服務”。冠心病介入治療:以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介入治療為核心的冠心病介入治療是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的臨床重點和特色。從1995年開始在國內開展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急診PCI)治療。近年來,在以往急性心肌梗死綠色通道基礎上,應用新技術,聯合心外科,完善、延長、加寬了急性心肌梗死綠色通道——綠色雙通道。王樂豐教授帶領的冠心病介入團隊在國內將遠端保護裝置、藥物洗脫支架、血栓抽吸導管等新型器械應用于STEMI的臨床治療。能夠成功進行復雜病變的介入治療,包括左主干病變,慢性閉塞病變,分叉病變的介入治療。開展旋磨治療后植入藥物洗脫支架。國內較早開展血管內超聲檢查,將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技術檢查和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FFR)檢查應用于急性冠脈綜合征病因學研究、支架術后檢查、支架內血栓機制研究和臨界病變檢測;開展血小板彈力圖檢查和指導臨床用藥冠心病介入組還積極開展結構心臟病和外周血管介入治療,能夠完成所有常見的先心病介入治療,外周血管介入治療。心臟起搏和心電生理: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在國內開展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心律失常,曾為北美起搏和電生理學會海外培訓基地,為全國培養了數百名臨床電生理醫生,為室上速及房速、房撲及特發性室速導管射頻消融在國內的推廣普及做出了很大貢獻。在心臟電生理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多年來導管消融房顫和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的導管消融復雜心律失常,在全市綜合醫院中比較靠前。心臟電生理團隊還分別進行冷凍導管消融治療房顫和食道溫度監測下房顫導管射頻消融應用研究,這些措施對預防食道心房瘺這一嚴重的房顫射頻消融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在北京開展經靜脈植入自動復律除顫器,在國內進行了無射線導管消融的研究和臨床應用。在國內開展特發性室速射頻消融的基礎上,近幾年對室顫導管消融的機制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2012年,心臟中心主任楊新春教授、副主任劉興鵬、蘇丕雄教授一道,攜帶心臟電生理團隊成立了北京朝陽醫院房顫中心,目前心臟中心臟電生理組心律失常介入年手術量達到500多例(其中導管消融350余例,ICD/CRT-D植入術29例)。高血壓病專業:心臟中心于2011年建立高血壓專業門診,之后成立高血壓病房,已初步建成高血壓病的基礎、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的系統化研究平臺,加強了繼發性高血壓的鑒別診斷能力,開展了包括血漿腎素、醛固酮、兒茶酚胺等測定,腎動脈狹窄的造影檢查,腎上腺增強CT掃描等,以提高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嗜鉻細胞瘤、腎動脈狹窄等疾病的檢出率。積極探討高血壓病新的治療手段和策略,擬將開展腎血管周圍神經消融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等新技術。2013年成功申報高血壓病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心臟外科:蘇丕雄主任帶領年輕的心外科團隊,以冠狀動脈外科為發展主線,圍繞著冠狀動脈外科不斷豐富和完善各項手術技術。目前手術總例數達4000例,年冠狀動脈搭橋手術300多例。近幾年開展微創冠脈搭橋手術,包括不停跳冠脈搭橋、小切口冠脈搭橋、腔鏡取橋血管技術。截止今年,不停跳冠脈搭橋超過3000例,95%以上患者采用不停跳及腔鏡取血管技術。小切口多支冠脈搭橋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累計完成100余例。自2002年,配合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綠色通道的延伸和加寬,常規開展急診冠狀動脈搭橋技術,成為國內對社會承諾24小時開展急診冠狀動脈搭橋的綠色雙通道(急診冠狀動脈搭橋、急診PCI)的單位。開展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的外科治療,是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及國際重大合作課題成員,目前已完成50余例,診治水平國內比較領先。同種異體原位心臟移植手術,共成功完成2例,第一例患者已結婚生子,目前生活良好(已存活12年)。心內外科雜交整合技術:已成功完成微創冠脈搭橋+支架植入聯合手術(Hybrid術)50余例,射頻消融+心臟瓣膜置換術20余例,國內開展胸腔鏡輔助下CRT-D心外膜電極放置技術。近些年還開展其他技術:大血管瘤、主動脈夾層的外科手術及介入主動脈腔內支架隔絕手術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