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湖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科成立于1987年,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發展成為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擁有三個NICU病區、總建筑面積6000余平方米、病床240張、近5年收治住院病人平均5000余人次的全省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區域性新生兒醫療中心。現為湖南省衛健委重點專科、湖南省新生兒重癥救治聯盟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會長單位。新生兒醫...
展開>>
介紹:
湖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科成立于1987年,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發展成為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擁有三個NICU病區、總建筑面積6000余平方米、病床240張、近5年收治住院病人平均5000余人次的全省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區域性新生兒醫療中心。現為湖南省衛健委重點專科、湖南省新生兒重癥救治聯盟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會長單位。新生兒醫療中心現有醫護人員164名,包括專科醫生42名,專科護士122名,其中正高8名,副高20名,碩導2名。榮譽成果教學方面,中心每年接收各類進修、規培、實習醫護人員400余人,現為南華大學的兒科學院、多次獲得南華大學“優秀帶教教研室”稱號;也是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新生兒圍產期專科醫師培訓試點基地,中華護理學會新生兒專科護士臨床實踐基地、國內唯一的美國STABLE培訓基地、中-德呼吸機培訓項目國內五大區域培訓中心之一、湖南省新生兒專科護士培訓基地。承擔五個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兩個全國適宜技術推廣項目;承辦海外醫院管理培訓班;和澳大利亞悉尼皇家婦產醫院以及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合作,開展了“新生兒專科醫師國際化培訓”。中心擁有一支高素質的醫療護理“翻譯”團隊,英語口語流利,多次在國際論壇和對外合作中做同聲翻譯,獲得外國專家一致好評,中心是我省新生兒學科培訓和國際交流的主體單位和主要窗口。科研方面,中心高度重視科研,擁有專業的實驗室和科研團隊,選送青年骨干醫師至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發達國家學習,并與以上國家合作主持新生兒的安寧療護、新生兒VOICE等課題研究;2015年后獲得各級科研課題20余項,其中省廳級課題11項、全國多中心研究課題5項、科技廳基金、衛生廳和長沙市等科研基金項目10余項,發表學術文章100余篇。其中SCI、CSCD期刊30余篇。發展歷史1.科室介紹擁有先進的轉運及診療設備,包括轉運暖箱、車載呼吸機、ECMO、呼吸機(60臺)、亞低溫治療儀、腦功能監護儀、NO吸入設備等,在新生兒內科危重疑難疾病診治、新生兒外科圍術期監護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同時聯合其他學科積極開展ECMO、CRRT、新生兒電子纖維支氣管鏡等危重新生兒救治技術;在超低出生體重的綜合救治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教學方面,中心每年接收各類進修、規培、實習醫護人員400余人,現為南華大學的兒科學院、多次獲得南華大學“優秀帶教教研室”稱號;也是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新生兒圍產期專科醫師培訓試點基地,中華護理學會新生兒專科護士臨床實踐基地、國內唯一的美國STABLE培訓基地、中-德呼吸機培訓項目國內五大區域培訓中心之一、湖南省新生兒專科護士培訓基地。承擔五個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兩個全國適宜技術推廣項目;承辦海外醫院管理培訓班;和澳大利亞悉尼皇家婦產醫院以及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合作,開展了“新生兒專科醫師國際化培訓”。中心擁有一支高素質的醫療護理“翻譯”團隊,英語口語流利,多次在國際論壇和對外合作中做同聲翻譯,獲得外國專家一致好評,中心是我省新生兒學科培訓和國際交流的主體單位和主要窗口。科研方面,中心高度重視科研,擁有專業的實驗室和科研團隊,選送青年骨干醫師至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發達國家學習,并與以上國家合作主持新生兒的安寧療護、新生兒VOICE等課題研究;2015年后獲得各級科研課題20余項,其中省廳級課題11項、全國多中心研究課題5項、科技廳基金、衛生廳和長沙市等科研基金項目10余項,發表學術文章100余篇。其中SCI、CSCD期刊30余篇。2.“國泰民安”——記全國首例全男四胞胎2003年,胎齡29周,出生體重最輕的僅650克、我國首例全男四胞胎被緊急送入科室治療。入院后配備專業的醫護團隊、專用病房、最先進的技術、24小時監護和搶救。在醫護全力救治下,四個孱弱的小生命住院53天后順利出院。得益于本院新生兒科高超的早產兒綜合救治技術、院領導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社會的關愛,為表達對醫護人員、醫院、社會各界幫助的感激之情,孩子的母親為四兄弟取名“國泰民安”寓意國家富強、人民安康。2021年7月,四胞胎兄弟懷揣高考錄取通知書,回到湖南省兒童醫院,感恩當年的救命恩人們。3.“大愛創生命奇跡”——記500克袖珍嬰兒陳尚義2006年,胎齡26周,出生體重僅500克的袖珍嬰兒由本院轉診小組緊急從江西銅仁接入科室。入院后,醫院領導高度關注,科室立即成立特別醫療護理小組,多次全院醫療護理專家會診,攻克診療護理難關,從呼吸、喂養、營養、感染防控等各個細節實行精細化管理,經過81天的艱難救治,袖珍嬰兒順利出院,為感激湖南人的救命之恩,孩子的父母為其取名“尚”(諧音“湘”)。尚義的成功救治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也再次刷新當時全國出生體重最低早產兒救治成功的紀錄,標志科室早產兒綜合救治水平邁上新的臺階。如今,少年朝氣蓬勃,奮發圖強,將書寫別樣人生。4、“分身不乏術”——記聯體雙胞胎羅紅羅蘭2009年,一對胸腹相連的雙胞胎女嬰由轉診小組接入科室。入院后,本院立即組織多學科專家會診,在新生兒外科、麻醉手術科、特檢科等多學科通力合作下這對聯體女嬰成功完成“分身”術,在醫護精心治療護理下這對姐妹順利闖過了切口感染、呼吸機撤離、重癥感染等關口,術后恢復良好,90天后順利出院。聯體女嬰的成功“分身”彰顯了本院MDT團隊超強的合作精神和高超的醫療技術水平。如今,聯體女嬰羅蘭羅紅已長成亭亭玉立的美少女,看豆蔻年華倆姐妹,一切美好在未來!5、“新技術新生命”——記我省首例新生兒ECMO救治2019年6月,溪溪因嚴重的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轉入本院。入院后在高參數機械通氣治療下溪溪的生命仍很危險,經全院大會診,決定予ECMO治療,在本院ECMO團隊的精心治療下,5天后溪溪病情明顯好轉撤離ECMO,21天后順利出院,隨訪至今生長發育正常。這是我省首例運用ECMO技術搶救危重新生兒,創造了湖南省危重新生兒救治的里程碑。6、“換”醒新生——記我省首例血漿置換治療重癥Rh溶血癥2020年2月,一例重癥Rh溶血病患兒從他院轉診入科室。因在當地醫院24小時內已行2次換血治療,且患兒已有膽紅素腦病早期表現,科室緊急討論后予以血漿置換治療,術后特護管理,恢復期康復師床旁早期干預,精心治療22天后患兒順利出院,隨訪至今生長發育正常。此后又有3例類似患兒成功接受此技術治療,均獲得很好效果,相關論文發表在當年《中華新生兒科雜志》。技術優勢1、機械通氣技術機械通氣是搶救新生兒危重癥最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它主要用于治療各種原因導致的新生兒呼吸衰竭。新生兒科從1987年率先在湖南省開展新生兒機械通氣。現在呼吸支持的病人數在30-40人/天,機械通氣病人數在省內遙遙領先,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超過95%。2、超早產兒綜合救治技術我中心是湖南省早產兒救治中心。1998年救治成功出生體重740克及2005年救治成功出生體重500克的早產兒,均為當時全國救治成功體重最低早產兒。2010年以來,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兒搶救成功率達92.5%,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的綜合救治已達國內領先水平。2010年以來,科室室超早產兒及超低出生體重兒收治在早產兒中比例逐年提高,2020年從10年前的1/6上升至現在近1/3,超低體重兒救治的存活率近五年保持在75%左右,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兒搶救成功率達92.5%,對超低出生體重兒的綜合救治已達國內領先。3、一氧化氮吸入治療技術肺動脈高壓(PPHN)是新生兒常見的危重癥,有發病急、病情兇險、死亡率高等特點,國外研究報道PPHN的死亡率大約在20%左右,一氧化氮吸入治療(iNO)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科室于2004年在湖南省內最先開展此技術,每年用iNO治療PPHN病人在60-80例,救治成功率在95%以上。4、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主要用于救治危重患者,如重癥感染、先天性遺傳代謝病、急性腎功能損害等。科室于2019年開展血液凈化技術,共開展17例,其中,4例新生兒Rh溶血患兒行血漿置換,均取得良好效果,隨訪至今無神經系統后遺癥。11例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合并高氨血癥患兒中有8例神經系統功能逐漸改善,達到73%的存活率。5、新生兒體外膜肺技術(ECMO)體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種重要的心肺功能支持技術,治療新生兒嚴重的可逆性呼吸或心臟疾病,目前已逐漸用于危重新生兒救治,如先天性膈疝、胎糞吸入綜合征、持續性肺動脈高壓、膿毒癥等。ECMO支持新生兒的預后相對于兒童和成人更好。2019年3月科室聯合PICU成功開展湖南省第一例新生兒的ECMO治療,隨訪至1歲半,生長發育均正常。截止到2021年6月科室已開展了7例新生兒ECMO,僅一例放棄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21年7月實現了省內首例新生兒ECMO院間成功轉運記錄。6、多學科團隊(MDT)診療模式多學科綜合診療模式(MDT)是以病人為中心多學科合作治療模式。自2015年在危重癥新生兒的診療理念中引入MDT模式,在治療各階段如術前重癥監護、手術治療專家小組、術后監護和康復專家小組等,與新生兒外科、耳鼻喉科、神經外科、心胸外科、康復科等學科協作。成功救治先天性食道閉鎖、先天性膈疝、先天性心臟病、氣道發育異常及腦損傷外科治療等大量的外科疾病。新生兒期各種先天畸形的綜合救治水平省內遙遙領先,在國內也處于領先地位。7、新生兒神經重癥監護單元(NNICU)科室自2013年成立NNICU,常規配置了腦功能監測儀、腦氧監測儀、亞低溫治療儀、高壓氧倉等設備為患兒提供腦功能監測及腦保護治療策略。2013年9月科室開展湖南省內第一例正規的亞低溫治療,目前亞低溫治療HIE超過300余例,取得很好的療效。目前科室擁有8臺腦功能監護儀,自2013年開展以來共實施3000余例,數量居省內第一位。2020年在省內率先開展腦氧監測技術,目前已監測30余例,積累了一定的臨床經驗。現科室共有4名醫護人員獲得腦電圖專業閱圖資格證書,接收湖南省、江西省乃至全國新生兒腦損傷患兒,是湖南省最大的新生兒腦損傷診治中心。8、新生兒電子纖維支氣管鏡先天性氣管軟化、先天性氣管狹窄等先天性氣道畸形越來越多。電子纖維支氣管鏡有較高的安全性和確診性,可在NICU床旁檢查、明確診斷。2015年起我們在NICU床旁開展電子纖維支氣管鏡,目前診療人次近500人。2019年聯合PICU在省內成功完成第一例纖支鏡下氣道狹窄球囊擴張術,完善先天性氣道畸形綜合管理,重癥氣道畸形患兒搶救成功率逐步提高。9、PICC置管腔內心電定位技術腔內心電定位技術具有精確性、實時性、高效性、安全性以及避免輻射危害等優點,近年來廣泛應用于PICC尖端定位中,實時糾正導管位置錯誤,減少導管位置不理想所致的重復穿刺,減輕病人痛苦及侵入性操作過多所致的醫院感染,降低導管異位發生率。科室于2017年率先在全省開展該項新技術,至今已經開展上百例。10、危重新生兒轉運1998年在湖南省率先建立了完善的危重新生兒轉運中心,目前擁有轉運急救車7輛,專職司機7名,專職轉運護士5名,新生兒轉運暖箱和轉運呼吸機3臺,與全省14個地市60多個縣區205家醫療單位,及江西、湖北、廣西等鄰近省市的網絡醫院建立了長期良好的關系。一年365天危重新生兒轉運工作從未間斷,年轉診危重新生兒1800例左右,在提高湖南省甚至周邊省份危重新生兒的救治水平和搶救成功率、降低新生兒病死率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1、家庭參與式護理從2010年開始,我中心在省內率先開展家長參與護理,目前累計開展數百例,患兒呼吸支持的時間、氧暴露時間、院內感染的發生、體重增長、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母乳喂養率、家長滿意度等指標均得到明顯的改善。因新冠疫情防控的需要,科室采取加強防控的措施,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允許家長進入病房參與護理,減輕分離焦慮。12、高危兒隨訪及干預1998年,科室在省內率先開放新生兒早教隨訪門診,二十余年間為科室出院的高危兒和來自全省其他醫院的高危兒進行隨訪和提供早期干預指導16萬余人次。2021年正式成立早教隨訪中心,位于門診樓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