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您知道醫生手中的三大法寶是什么嗎?被人們稱為“三大素”--抗生素、維生素和激素,便是醫生治病除疾的三件“法寶”。“三大素”在醫療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要慎用。
抗生素:一把雙刃劍
抗生素,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殺滅或抑制致病微生物的藥物,被廣泛用于治療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
然而,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能夠治療疾病,另一方面它也會致病甚至致死,青霉素過敏反應可以置人于死地,已是眾所周知。鏈霉素、慶大霉素導致過敏性休克亦屢有報道。那么,其他抗生素呢?下面一些數字也許能說明一些問題:1999~2003年,衛生部藥品不良反應監察中心收到的14家醫院報告,1300人次藥品不良反應中,因抗生素引起的居首位;2001年我國182萬聾啞兒童中因濫用卡那霉素等抗生素而造成中毒性耳聾的超過百萬;去年全世界約有16萬人因使用丁胺卡那霉素而產生嚴重不良反應,其中4萬人死亡。
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抗生素畢竟功大于過,關鍵是我們在使用時要盡可能揚長避短。首先一點,是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只有確定是細菌感染性疾病時才可使用相應有效的“素”,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比如一般的感冒發燒,多半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根本沒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其次,不可一味求“多”、求“新”、求“高級”,越是使用新的高級的抗生素越容易出現耐藥菌無藥可治的現象,多種抗生素聯用只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的幾率。三是劑量以有效為準,療程盡量縮短,不是劑量越大療程越長越保險。四是病人應該嚴格按醫囑用藥,不可擅自加大劑量,在使用過程中有不良反應征兆時應及時與醫生聯系,以便及時做出相應處理。
維生素:不是滋補品
維生素是人體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成分,功能多種多樣。人體缺乏某種維生素就會發生相應的生理功能障礙甚至出現某種疾病。比如,缺乏參與構成感光物質的維生素A,就會發生弱光下視覺障礙,稱為夜盲癥。又如,長期缺乏參與調節鈣磷代謝的維生素D,老年人就會出現骨質疏松,兒童就會出現佝僂病。再如,缺乏參與凝血物質合成的維生素K,就會有出血傾向等。
作為一類藥品的維生素,可以用于治療因維生素不足而導致的生理功能障礙和疾病,遺憾的是,不少人誤以為維生素是有益無害的東西,甚至認為多多益善,當作滋補品來吃。殊不知,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只要不偏食,且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就可以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各種維生素,完全沒有必要補充維生素。
更重要的是,與任何藥物一樣,維生素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非“有益無害”。例如:注射維生素B,可能會引起過敏性休克。又如,攝入過多的維生素A也可引起中毒。濫用其他的維生素同樣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良反應。因此,絕不能把維生素當作補品,隨意濫用。
激素:靠不住的“靠山”
激素是人體內分泌腺體分泌出的生物活性物質,對維持人體正常功能和內環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素、性激素、胰島素等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物質。無論是哪一種激素,分泌過多或不足,都會引起疾病,統稱為內分泌性疾病。
為了治療內分泌腺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疾病,使激素保持在正常水平,醫藥學家從動物有關腺體中提取或人工合成各種激素,以替代人體的不足。其中,腎上腺皮質激素因具有抗炎、抗毒、抗免疫、抗休克等多種作用,因而臨床應用最為廣泛。很多臨床醫生甚至把腎上腺皮質激素當成救命稻草,一旦碰到解決不了的臨床問題就立刻求助于它。
激素可說是內分泌功能低下病人的“靠山”,但這“靠山”并不完全靠得住。因為,不改善內分泌腺本身的功能而只靠激素藥品來維持,機體產生了依賴性,該內分泌腺會變得更為“懶惰”,乃至萎縮,致使病人終生依賴外源性藥物;一旦停藥,病情將發生“反跳”而更趨嚴重。此外,長期使用激素也會產生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