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兒童牙病主要有
1、牙齒結構異常,如:釉質發育不全,氟牙癥。
2、牙齒萌出異常,如:早萌、萌出困難。
3、齡病。4外傷。5咬合紊亂。
一、原因分析
1、乳牙硬組織大部分形成于胚胎期,恒牙大部分形成于出生后3歲以前,如果母體營養狀況不佳或要兒出生后3歲以內營養不良或感染急性系統性疾病,則牙齒的結構有缺陷或受影響。
2、蔗糖飲食攝入的頻率、方式和在口腔的滯留能力小兒喜食含糖高食物,喝含糖飲料,吃糖果等。尤其是睡前攝入而末及時清理口腔,易發生配病。
3、疾病或外傷導致牙齒脫落會導致旱萌或萌出過晚。恒牙早萌多見于乳牙病變后,恒牙過早地暴露在口腔內,易發生松動等病變。恒牙萌出困難常見乳牙早失,牙配咀喂使角化增生,萌出困難。
二、護理對策
1、孕婦應注意營養均衡,而且最好避免用對胎兒牙齒有影響的藥物如:四環素、強的松等。
2、2歲之內尤其要注重營養均衡 蛋白質、維生素c,d。a,k和鈣、磷、鎂、銅、鐳、鋅和氟等攝入的平衡。
3、兒童整個發育過程可分為3個牙列階段。
(1)g乳牙列階段6個月一6歲。
(2)混合牙列階段6歲一12歲。
(3)年輕便牙列12歲一15歲。
乳牙列階段注意口腔衛生 嬰兒牙齒萌出前用紗布擦拭口腔。6個月可使用指套式牙刷。2歲后趨于自刷。勿讓小兒含乳而睡,防止奶瓶服,勿使用安撫奶嘴,以防發生牙頓畸形,口炎等。在混合牙列階段,乳牙開始脫落,恒牙萌出時可發生疼痛,牙服水腫,尤其注意口腔衛生,嚴重可適當用消炎藥物。
4、乳牙出現疾病及早治療,防止其影響恒牙胚。若有恒牙正常萌出,而乳牙尚未脫落,可及早拔除。在第二和第三牙列階段若發現錯頓畸形,可及早矯治,誘導建立正常須。
三、總結
“預防甚于治療”,牙病尤其要注意早期預防。兒童時期幾乎完成了整個牙齒發育過程。所以要從小做起,加強衛生宣傳,從文明與健康美的角度,結合小兒的特點,調動其主動參與意識,做好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