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時——血氣流注于肝,稱為足厥陰肝經,本經有疏利三焦,通調水道的作用,且由于肝膽互為表里,相互影響,休息才能使血回流滋養肝,否則就不利于肝臟排毒功能。肝經具有調節全身的血液疏導全身,使氣血調和的作用,宜在精神愉快下入眠,以免過度壓抑致氣血不暢。
肝經主治:生殖系統疾病:痛經、閉經、月經不調、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氣等;肝膽病:各種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膽囊炎、肝脾腫大、抑郁癥等;其他:頭頂痛、頭昏眼花、各種眩暈、癲癇、胃痛等。
肝功能越好,氣就越旺。“氣有余便是火”,發泄,放屁,打嗝。“肝之液為淚”,哭可迅速化解肝毒,但要及時補充氣血。不可總是哭哭啼啼,否則造成氣血兩傷。“肝開竅于目”,眼睛問題主要由肝來決定:肝血不足眼睛就干澀,視物不清;肝火太旺,眼睛就脹痛發紅。
寅時——血氣流注于肺,稱為手太陰肺經。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時過敏性鼻炎及咳嗽、氣喘易發作;有些醫師認為嚴重氣喘患者,應在此時起床服藥,治療效果會更好,且宜吃補肺飲食,如燕窩、銀耳等。
肺經主治:唿吸系統疾病:各種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咳嗽、咳血、胸痛等;五官病:急慢性扁桃體炎、急慢性咽炎、鼻炎、流鼻血等;其他:經脈所過的關節屈伸障礙、肌肉疼等。
肺經上可疏解肝經之郁結,中可運化脘腹之濕濁,下可補腎中之虧虛。“諸氣者,皆屬于肺。”氣血的培補、氣逆的順調、濁氣的排放、清氣的灌溉,都可通過調節肺的功能來實現。“肺主宣發肅將,肺是水上之源,肺開竅于鼻,肺主皮毛,諸氣憤郁,皆屬于肺,在志為悲(憂),在液為涕,在體和皮毛,在竅為鼻。”人的氣血在夜里3點到5點開始沖擊肺經,此時若出現癥狀,通常要考慮到肺是不是有問題。“調諸臟即是治肺”。
卯時——血氣流注于大腸,稱為手陽明大腸經,此時最適宜“大解”,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所以,清熱滑腸最好的時間就是此時,由于有助大腸經的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時,最好多吃高纖蔬菜及水果。
大腸經主治:唿吸道疾病:感冒、支氣管炎、發燒、頭痛、咳嗽等;頭面疾病:頭痛、面神經炎、面肌痙攣、面癱、牙痛、麥粒腫、結膜炎、角膜炎、耳鳴耳聾、三叉神經痛、鼻炎、鼻塞等;其他:頸椎病、皮膚瘙癢、神經性皮炎、蕁麻疹、經脈所經過的關節活動障礙等。
辰時——血氣流注于胃,稱為足陽明胃經。陽明經是多氣多血之經,此時人體的胃腸消化吸收最強,是營養能輸送到各器官滋養臟腑的最佳時刻,這也是早餐在中醫里占有很重要位置的因素。
胃經主治:胃腸道疾病:小兒腹瀉、胃脹、胃痛、胃下垂、急性胃痙攣、胃炎、胃神經官能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泄瀉、痢疾、胃腸蠕動過慢等;頭面疾患:痤瘡、黃褐斑、頭痛、眼痛、牙痛、面神經麻痹、腮腺炎、咽炎等;其他:中風偏癱后遺癥、慢性闌尾炎、乳腺增生、白細胞減少癥、經脈所經過的關節肌肉痛等。
巳時——血氣流注于脾臟,稱為足太陰脾經,此時是人體氣血最旺時期,因此不宜食用燥熱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傷胃敗脾,即使是脾虛者進行補養,都要很小心。脾為生痰之源。
脾經主治:消化系統疾病:消化不良、泄瀉、痢疾、便秘等;婦科病:痛經、月經不調、閉經、月經提前或錯后、盆腔炎、附件炎等;男科:急慢性前列腺炎、水腫等。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關節炎、經脈所過的肌肉軟組織疾病。
午時——氣血流注于心經,稱手少陰心經,很多人說中午不宜劇烈運動,就是擔心在心經氣血充盈時,造成血脈運行紊亂,血不歸經,因此應適度休息,但午睡不宜過久。
心經主治: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絞痛、心動過緩、心動過速、心肌缺血、心慌等;神經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癲癇、神經官能癥等;其他:經脈所經過的肌肉痛、肋間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