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姐30歲,在一家互聯網企業呆了5個年頭。通過與丈夫共同不懈的努力,終于從“漂”一族,成功晉級為“有房有車”負債一族,成為大家眼里的中產階級。但是已婚未育,又不算年輕,或者說邁入“中年”的她,一方面在公司裁員熱潮中惶惶不可終日;另一方面在嘗試跳槽的求職過程中,因未來的生育成本屢遭“歧視”。
她的焦慮,來自經濟負債、職場危機。這種焦慮,但凡經歷過2017年初華為裁員風波的34歲以上員工,大概都會有。從年齡上看,這波34歲以上的交付工程維護人員及40歲以上的程序員,基本屬于上有老下有小,背負房貸車貸雙重壓力的人員。
有經濟壓力的,無可奈何被迫出國;沒壓力沒負擔的,先賴著不走;有經濟壓力又不想出國的,只好等辭退賠償或者找好下家再走。他們內心雖有焦慮,所幸未有過激行為。
這種焦慮,大概這個年齡、這個經濟狀況的職場人士都會有。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化解。2017年12月10日,中興子公司程序員歐某新從中興通訊大樓墜亡。其妻丁女士事后網上發帖稱,導火線是歐某新被公司勸退,所持有公司的股票,只能以低于市場價格:2元多/股被回購,雙方談判并未談攏。勸退,意味著無賠償暫時失業;低價回購,意味著資產損失。這對于從寒門苦讀轉身為中產階級,上有4位老人下有一雙兒女需要供養的42歲中年男人來說,無疑是經濟上慘痛的打擊。
他的內心是無比焦慮的,并且焦慮得讓他難以承受,以致于這種焦慮在瞬間轉化成抑郁,讓他忍心拋棄一切,縱身一躍……今天,你焦慮了嗎?焦慮存在于每一個角落,是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的一種情緒。適當的焦慮有可能是一種動力,而過度的焦慮則會使人陷入泥潭深淵。特別是存在于職場、中年、中產的焦慮,有來自經濟的重擔,來自職場的淘汰,來自家庭的壓力......如果不能及時消除,不能及時化解,很可能就會在瞬間轉化為抑郁,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其實,焦慮和抑郁,僅有一步之遙。因此,如果你時常感覺肩膀有千斤重擔,內心常有擔憂,還有以下這些表現,請重視,因為也許這不是普通的焦慮或者情緒低落,而是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催命殺手的“情緒”。
與普通的焦慮不同,焦慮癥不僅僅是情緒上的,還會伴隨著一些身體上的特征
(1)經常或持續的無明確對象和固定內容的恐懼或提心吊膽;
(2)伴自主神經癥狀或運動性不安;
(3)社會功能受損,病員因難以忍受又無法解脫,而感到痛苦。病程標準符合上述癥狀至少6個月。
一般來說,焦慮癥患者不會產生以死來解脫的念頭,反而是抑郁癥患者較容易有自殺的傾向。通常,兩者會相伴而生。中興子公司程序員歐某新因被勸退而自殺,就很可能是已經從焦慮發展到了抑郁的地步。
抑郁癥的主要表現又有哪些呢?
(1)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觀;
(2)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
(3)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
(4)認知功能損害,主要表現為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等;
(5)出現睡眠障礙、乏力、食欲下降等各類軀體癥狀。
如果你遇到焦慮和抑郁,請好好化解它們!
1、認知行為療法
從對人或事的看法和態度來改變心理問題。從認知行為療法的角度來看,導致一個人焦慮和抑郁的事件只是誘因,真正讓人痛苦的是自己對于事件的認知和看法。
面對同樣的事情,有些人選擇積極樂觀,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持向上的態度,對于未來,他們預計的也是好的一面;而有些人則選擇消極以對,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甚至是對未來,都是用一種負面的方式在解讀。比如升職加薪這件事,會有兩種不同的態度,高興的慶祝,干勁十足,或者整日擔心無法勝任未來的工作,樂觀的人高興的成分居多,而消極的人擔心的成分居多。
從本質上講,促成焦慮抑郁的就是認知上的不良習慣。要改正這種不正確的思考方式,有一個簡單的小方法:每次碰到特別糾結鬧心的事情,可以從客觀的角度把它寫下來,然后寫下自己對于這件事的看法。
分析一下這種看法是否過于消極,如果是的話就思考一下這件事積極的一面并寫下來。長期堅持,會訓練出對事件的積極認知反射。如果屬于焦慮、抑郁癥狀比較嚴重的,就要找心理醫生幫助進行心理輔導治療了。
2、接觸陽光與自然
陽光不僅能溫暖人的身體,還能溫暖人心,讓我們的心情變得愉悅。而大自然中的美妙風景則數不勝數,在用心親近自然之后,我們會更愛這個美好的世界。多多接觸陽光與自然,我們能感受到生命的奇妙、美好與珍貴。
3、運動
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存在著較大的關聯。據美國媒體報道,運動生理學研究成果證明,有3種運動形式對減輕焦慮抑郁等特別有幫助。跑步。有研究表明,跑步能產生類似抗抑郁藥的效果,它通過促進大腦中新神經元的生長來緩解重度抑郁癥。遠足。遠足其實是一個與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而大自然會對心靈產生鎮靜效果。瑜伽。瑜伽練習者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在唿吸上,有助于平靜思緒。
4、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中度及以上患者治療的主要措施。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抗焦慮藥、抗抑郁藥、鎮靜劑、安眠藥、抗精神病藥物等。這種精神類藥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要隨意減藥或停藥。
另外,一般來說,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會輔以心理治療。在這個充斥著焦慮的時代,“誰不是一邊不想活,一邊努力活著.....”,所以,請一定要好好愛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