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發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心梗的發生,就像一根水管長期不做清理,管壁殘留各種污垢發生堵塞。
為什么冬春季是心梗高發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人們常說的“冠心病”的一種,也是其中最嚴重、最致命的一種。
冬春季寒冷的天氣會使血管收縮、痙攣,同時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進一步則引起血管收縮或痙攣,當心臟的冠脈管腔變狹小,血流減少厲害,就會引發心絞痛,若管腔閉塞或血管內的斑塊被損傷后即引起血栓堵塞血管,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發作。
因此,心腦血管患者外出時要注意保暖,調整外出鍛煉時間,避免長時間接觸冷水等,以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
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
男性
從40歲開始:出現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開始快速上升。
女性
在更年期:這個時期,女性的身體沒有了雌激素的保護,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會開始快速上升,快速的變化容易造成血管的損傷,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
心梗的先兆癥狀
1、有較重而持續較久的胸悶或胸痛
2、白細胞增多、紅細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發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3、急性心梗的表現形式多樣,有些患者以暈厥、腹痛、牙痛或者頭疼就診,卻無相應臟器的病理改變。
凡年老病人突然發生休克,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上腹脹痛或嘔吐等表現而原因未明者,或原有高血壓而血壓突然降低且無原因可尋者,手術后發生休克但排除出血等原因者,都應想到心肌梗塞的可能。
此外年老病人,有較重而持續較久的胸悶或胸痛,即使心電圖無特征性改變,也應考慮本病的可能,都宜先按急性心肌梗塞處理,并在短期內反復進行心電圖觀察和血清心肌酶測定。
如果出現以上癥狀,患者要立刻停止任何重體力活動,立即就醫。
如何預防心血管病造成的早死、猝死?
防心梗專家表示不可常吃夜宵
據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報道,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心內科專家曾志羽教授介紹:
愛吃夜宵,這對心血管疾病是一個不利因素。
據介紹,一項在深圳進行的調查顯示,當地人的膽固醇水平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據專家推測,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就與南方人吃夜宵的習慣有關。在工作強度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卻比別人多吃了一餐,就會有更多熱量積累在身體里消耗不掉,膽固醇、血脂、血糖等指標就會跟著上升。
所以,想要預防心梗,晚上最好不要吃宵夜。
防心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避免寒冷刺激
根據氣候的變化,要及時增減衣物,冬春季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冬春寒冷季節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病較高的原因之一。
2、避免過度勞累
過重的體力勞動,尤其是負重登樓;
過度體育活動;
連續緊張勞累等。
以上這些都可使心臟負擔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已發生硬化、狹窄,不能充分擴張而造成心肌缺血。劇烈體力負荷也可誘發斑塊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體檢君提示:尤其要避免搬抬過重的物品!!!
3、最好少吃豬肉
專家表示,白肉(魚肉、蝦肉、貝類、雞肉、鴨肉、植物肉(大豆)等)富含大量對心腦血管有益的成分。紅肉最好少吃豬肉,盡量選擇牛羊肉,避免過多脂肪攝入。
4、洗澡時要特別注意
不要在飽餐或饑餓的情況下洗澡,水溫最好與體溫相當,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冠心病程度較嚴重的患者洗澡時,應在他人幫助下進行。
多吃魚類、豆制品和新鮮蔬菜,不要暴飲暴食及酗酒。
5、避免暴飲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發生于暴飲暴食之后。進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后,血脂濃度突然升高,導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6、預防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當中十分常見。臨床上,因便秘時用力屏氣而導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見。必須引起老年人足夠的重視,要保持大便通暢。
7、避免激動
緊張、激動、憤怒、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會引發血壓突然升高,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8、禁煙、避免大量飲酒
吸煙和大量飲酒可通過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9、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