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早篩 降低死亡率癌癥的早期發現是世界衛生組織《癌癥控制綱要》中確立的預防和控制癌癥的優先項目和戰略。通過早期發現,能大大提高治療的有效性,約有1/3的癌癥能通過早期診斷獲得治愈的機會。加拿大通過科學實驗證實有效的是乳腺癌、宮頸癌和大腸癌的篩檢方案,可以使總的癌癥死亡率下降了5%,也就是每年會減少7000例癌癥病人死亡。在美國,近10年來乳腺癌死亡率的下降,很大的功勞應歸于乳腺篩查項目的推廣。實施癌癥早發現篩查項目與癌癥一級預防措施已成為控制癌癥的最有希望的工作,中國抗癌協會曾在刊文中寫道,美國和加拿大在這方面的工作很值得我們借鑒。
早期篩查的作用無可厚非據研究統計發現,目前,90%的癌癥早期沒有癥狀必須依靠專業普查來發現。90%的癌癥患者等有癥狀后到醫院就診時已經是中晚期,失去了治愈的最佳時期。因此,癌癥普查成為不少人為自己健康防癌的一顆“定心丸”。但在社會上花樣繁多、價格參差不齊的防癌項目中“一鍋端”的選擇,又會帶來過度診斷以及過高的假陽性率等“自己嚇自己”的問題。
如何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就在去年五月,美國內科醫師協會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刊出一份最新的常見癌癥篩查指南,并強烈推薦該國醫生使用。不同于以往的癌癥篩查指南,新的篩查建議更強調針對無特異風險的普通人群,更關注篩查方案的有效性,以避免假陽性結果帶來不必要的進一步診治,更符合普通人群的“切身利益”。
泉州180醫院專家解讀指南,強調針對無特異風險的普通人群的癌癥篩查,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癌癥,降低癌癥的死亡率。癌癥作為慢性疾病,雖然初期無自我癥狀,但累積到一定程度,對健康的毀壞卻是如風卷殘云一樣的,到那時治療難度增高,預后效果不佳。無特異風險的普通人群,有意識地定期進行癌癥篩查,有助于及時在早期發現癌癥因子,也有利于盡早消除疾病,預后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美國ACP指出,這些建議只針對無特異風險的普通人群,而不是有家族史、或帶有其他高危險因素的人群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