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俗稱“青春痘”,又叫“面皰”“粉刺”“酒刺”“暗瘡”等,是最常見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因皮脂腺管與毛孔的堵塞,皮脂外流不暢所致。自青春發育期后,幾乎每個人都會在臉上或其他部位生過青春痘,只是有些人數量少,時間短,一般在25歲以后自然趨向痊愈,所以不必放在心上;有的人數量多,表現為丘疹、黑頭、膿皰、膿腫、結節、囊腫,甚至瘢痕,常有礙美觀。有的人胡亂求醫或自己亂治,以致病情惡化,產生更多的瘢痕,遺恨終生。
臨床上常見的痘痘分類包括:
1、粉刺性痤瘡:
初發者有白頭和黑頭粉刺兩種。白頭粉刺又稱閉合性粉刺,為皮色丘疹,開口不明顯,不易擠出;黑頭粉刺又稱開放性粉刺,位于毛囊口的頂端,可擠出,叫硬脂栓。
2、丘疹性痤瘡:
痤瘡炎癥可繼續發展擴大并深入,表現為炎性丘疹和黑頭粉刺者稱丘疹性痤瘡。
3、膿包性痤瘡:
表現以膿包和炎性丘疹為主者稱為膿包性痤瘡。
4、囊腫性痤瘡:
表現以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腫內含有帶血的粘稠膿液,破潰后可形成竇道及瘢痕稱囊腫性痤瘡。
5、結節性痤瘡:
膿包性痤瘡漏治誤治以后,可以發展成壁厚,大小不等的結節,位于皮下或高于皮膚表面,呈淡紅色或暗紅色,質地較硬,稱為結節性痤瘡,又稱硬結性痤瘡。
6、萎縮性痤瘡:
丘疹或膿皰性痤瘡破壞腺體而形成凹坑狀萎縮性瘢痕者,稱萎縮性痤瘡。
7、聚合性痤瘡:
數個痤瘡結節在深部聚集融合,有紅腫顏色青紫,稱為融合性痤瘡或聚合性痤瘡。
8、惡病質性青春痘:
重度青春痘,雖極少見,但卻相當嚴重。損害為小米至黃豆大的紫紅色丘疹、膿皰或結節,黑頭粉刺不多,經久不愈;多并發于貧血、結核病或其它全身性疾病。
市面上那么多的治療痘痘的方法、產品為什么都沒有持久的療效?因為那些產品只是解決了表面問題,只是從表面去解決。只能幫助已經形成的痘痘的排除,卻無法讓痘痘不再產生。
痘痘應該怎么治療才能徹底?
1、只有內服藥才能根治
中醫湯劑的原理,是補充脾胃的能量,促進垃圾的排泄,已經堆積在臉上的,只能就近從皮膚排,既是說,開始的時候,痘痘會更多,直到排完,就不會再長了;同時,排便能力會增強,大便的次數會增加,次數越多,排毒越多,直到排出大部分垃圾,次數就會越來越少,并卻精神會很好。期間一定要多休息,餓了就放心吃,不必飽,以不餓為度。
2、必須戒除生活中"寒涼傷陽"的因素
否則,療效必定很差!甚至沒有效果。藥物補陽氣,寒涼瀉陽氣。
臉上痘痘的中醫辯證主要分為以下四型:
(1)肺經蘊熱怔:
主要表現為粉刺初起,紅腫疼痛,面部瘙癢,可有口干,小便黃,大便干燥,舌紅苔黃,脈象浮數。
治療以清肺涼血為主,常用的方劑是枇粑清肺飲,主要藥物有:枇粑葉,桑白皮,知母,黃芩,銀花,赤勺,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2)脾胃濕熱證:
主要表現為粉刺此起彼伏,連綿不斷,可以擠出黃白色碎米粒樣脂栓,或有膿液,顏面出油光亮,拌口臭口苦,食欲時好時壞,大便粘滯不爽,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治療以清利濕熱為主,常用的方劑是芩連平胃散,主要藥物有:黃連,黃芩,白術,厚樸,蛇舌草,茵陳,六一散,生甘草等。
(3)血瘀痰凝證:
主要表現為青春痘日久,質地堅硬難消,觸壓有疼痛感,或者顏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經量少,痛經,經期青春痘加重等癥狀,舌暗苔薄,脈澀.。型多見于長期的慢性青春痘患者。
治療以活血化痰,軟堅散結為主,常用的方劑是大黃蟄蟲散,主要的藥物有:大黃,蟄蟲,水蛭,蛇舌草,桃仁,紅花,益母草,陳皮,白術,生甘草等。
(4)沖任不調證:
主要表現為月經不調,小腹脹痛,或經來皮疹增多和加重,舌紅、脈弦。偏陰虛者,常伴腰酸痛,五心煩熱、口干渴等。偏陽虛者常見四肢不溫,平素畏冷,面色白,唇淡,經行小腹冷痛,得熱則減,舌暗淡,苔白,有齒印,脈沉。
治療以調和沖任為主,陰虛者常用成藥為知柏地黃丸,陽虛者陽虛者以龜鹿補腎丸。膳食:生地麥冬大骨湯,當歸生姜羊肉湯。